应用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2018-06-15 00:54薛晓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薛晓娟

摘要:新经济常态下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鉴于此,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提出构建包括通识教育、精英教育和孵化教育三个梯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期使创新创业教育层次分明、衔接有序。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4003803

2017年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预期目标的关键一年,尤其是对于转型攻坚阶段的应用型大学来说,秉承创业型发展战略是必经之路。一方面,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而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正是创办中小企业的主体;另一方面,从高校大学生自身发展来看,大学生规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呈持续扩张的趋势,仅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高达795万人,相比2016年增加16万人,如若加上出国留学归来及尚未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会有近1 000多万大学生同时竞争,使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创业无疑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可通过创业过程实现自身的价值主张和精神追求。因此,随着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亟须深度改革和优化。

课程体系的建设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得以顺利开展,更是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它的好坏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发展空间及社会价值。当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尚未有可复制的模式,亟须结合新经济常态背景,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建设一个可复制、可推广使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高质量就业的机会,更为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

1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传统教育认为,所谓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经营企业,教育质量的评估则将这些企业的数量作为有效指标,但事实并非如此,从本质上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活动(百度文库),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之间并非是组成双创教育的互相分割的两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顺利进行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升级和具体表现形式。其中,创新教育专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提升,创业教育专注于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提升实际能力而服务。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分层次、分模块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以及创业实践技能为主的教育活动。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困境

从引进双创教育至今,经过将近20年的持续推进,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国家和社会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愈加认同,课程设置已经初有成效,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必修课程,师资队伍逐渐强大,并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自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然而,由于自身及外部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依旧存在诸多不足。

2.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有待完善

近年来,各个院校都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进行了一定的努力,开设了相关课程,然而单就具体的实践效果而言,尚未构建完善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同时也未真正嵌入专业课程体系,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课程设置单一,无法满足所有大学生群体的所有需求。此外,更没有统一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内容层次参差不齐、各有侧重,更缺乏后续的创业指导工作,这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很大的局限性。

2.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体系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双创教育的教学效果。在具体实践中,部分教师仍以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也有部分教师在积极改良课堂,用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但也存在盲目使用游戏取代课堂的情况,活动并不是用来“填满一节课”的。同时,目前国内也未出现质量层次较高、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教材可供使用,教学设计缺乏可行性较强的实践、实训环节,没有开设具体专业的创业教育,因此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存在脱节的问题。黄淮学院双创教育工作的课时量由原来的36课时减为32课时,这一压缩使得融合工作难上加难。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质量评价环节也存在漏洞,致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想目标。

2.3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亟需优化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同于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对导师自身素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着极大的挑战。现有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呈杂牌军趋势,以兼职教师居多,并未经历过专业的双创理论课程学习。黄淮学院自2013年起开设《创新创意基础教程》课程,经过自主报名和筛选,现有创新创业导师102人,基本都参加过KAB、SYB等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培训,但在教学设计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创业案例与创业精神的渗透,部分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有限,大多都是临时借鉴各种渠道的资料,尚未经过成熟的思考、磨课与验证,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此外,对于学生提出的涉及到教学模块领域以外的问题无法有效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如学生提出想做某个领域的项目,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如何?学校又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渠道有哪些?这类问题超出授课教师的能力范围,但又无其他专业指导途径。

3应用本科高校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路径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深度改革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在实际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打破传统的教育范式,在课程内容上,以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发展为主线,以层次化教育为导向,深度挖掘区域资源;在课程形式上,利用设计思维改变传统教学设计。具体来说,从教育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独特的内在规律,应当遵循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按照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创新创业实践这一思路展开工作[1]。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受众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并未存在较为完善的创业想法,甚至丝毫不具备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其二则是那些具有创业意愿或创业潜力的少部分学生。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具备层次性,着力打造一个分层级、梯度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通识基础到梯度升级,循序渐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衔接和相互支持。

3.1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课程体系的第一层级,此阶段针对所有在校学生,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该阶段的教学安排主要有基础理论篇和创新创业行动篇两部分。基础理论篇包括创新思维、团队生成与建设、创业思维与管理思维、设计思维几个模块的内容,旨在锻炼授课对象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行动篇包括沙漠掘金、商业模式画布、精益创业、创业计划书和路演几个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态度。

3.2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延伸,划归第二梯度,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企业精英,主要是针对在校生中有创业意向和兴趣的学生群体,通过一定的选拔标准将学生分离出来,以项目为基础开展个性化培养,此阶段着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系统学习成就高素质创新创业型的专业人才。如哈佛大学于2011年起专门开设了The Harvard Innovation Lab(ilab),面向全校的在校生,旨在为有新想法、新理念的学生提供任何所需要的设施、资源、专业指导等,学生可以通过申请进入ilab,在这里与志同道合、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组建团队,为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努力工作,某种意义上也促成了跨学科的合作。

该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通识阶段基础知识的强化,模拟企业创办全过程及初期管理运营,可依托创业园平台对学生预制的创业方案进行检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样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具体包括以项目为基础组建团队、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资源与风险、创业起步、创业运营管理几个模块的内容,旨在提升授课对象的创业行为实践技能。其中,以项目为基础更能增强学生在日后就业岗位中中所需要的技能。

3.3孵化教育

孵化教育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进阶,是创新创业过程的最后一公里,该层级是促进学生创业行为开始之后所面临的诸多新问题的应对,比如如何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如何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致力于为有需要的在校生提供创业平台、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资金资助等细致入微的服务。

该阶段的教学内容是前一阶段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实操体验,教学形式主要是面对面的指导,亦可对同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小作坊式的沟通交流,不同的团队间也可互相交流经验和分享资源,鼓励团队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

每一梯度的教育体系都采用了典型的模块化课程设置,此种方式目的性较强,简单明了,可促使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创新创业者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市场分析的能力并抓住机遇,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尤其是对于小微型企业的成功管理更是有效。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4.1转变观念,树立创新创业型大学新理念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值得关注的是,所谓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单纯是教学内容的改变,也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的突破,应该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高校理应重新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转变观念,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并不单纯是为了获取工作机会而进行的“就业式”教育,其实质是素质教育,使在校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独自应对、有效抵御风险,进而实现自身价值。

在知识经济深度发展,创新创业如火如荼的当今时代,传统的教学、科研功能的大学教育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型大学应运而生[2]。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顶层设计、教学实践,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4.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网络

师资是实现课程教育目标的有力保障,值得关注的是双创教育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更需要与创新创业及其相关知识理论的辅助,单靠某一专业领域的教师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建立多学科沟通协作的教师团队。哈佛大学ilab的成功运行离不开其强大的教师团队,均是各个领域的践行者与专家,ilab秉承“我们在这里的意义就是为了你们”的工作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尽可能的提供学生团队需要的帮助。一方面,一个模块的教学工作可以分由教师团队中各个专业领域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群策群力可以共同改进课堂的教学机制,提高教学效果。如“创业运营管理”模块涉及到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可分由经管学院教师做市场分析的教学,心理学教师引导学生共情并探索问题,社会学教师做社会调研的教学,等等。此外,应选拔一批骨干教师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小组”,让骨干教师深入课堂,根据课堂督导反馈,以研促教,共同打造一个优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

4.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设置在大学教育的每学年,而非某个学期的集中授课。因此,双创教育目标的实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第一,要想实现大学生综合发展,就需要借助于校本课程,在必修课程基础上,打造“课程超市”。美国创业教育实践发现,那些选修至少两门创业类课程的学生相较于未选修此类课程的学生来说,创业意愿更为强烈,且创业成功率也大大提高[3]。第二,建立優质的在线课程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在线开放实现资源共享,突破传统课堂的物理界限,使教育形式多样化。第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库。以大学生身边的鲜活实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资料,具体来说,搜集黄淮学院在校或往届的创业者形成“黄淮英雄”库,大学生可以根据既有的经验教训总结提升出自己的创业管理技能,进而实现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提升。此外,积极鼓励相关导师自编创新创业教材,教材的编排应以创业过程为主线,针对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难题,从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到微观的创业者自身特质,从抽象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到具体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系统的阐述。

参考文献:

[1]石国卿,王桂荣.高校三段进阶式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4):111—114.

[2]李喆.建設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思考[J].临沂大学学报,2015(3):6—13.

[3]黄兆信.论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几个核心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53—160.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XUE Xiaojuan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entered into a stage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with the lack of a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course system. Theref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reeleve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including general education, elite education and incubation educ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re distinct and orderly.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