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6月13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打工者乐队向远离家乡的长三角地区务工者传递音乐和快乐 今年2月一个寒冷的冬夜,1300多名打工者聚集在江苏省的一个剧院。外面寒气逼人,务工者在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举办的春节晚会上,度过了一个温暖的音乐之夜。
该艺术团2010年创立于吴中区木渎古镇,目前由30多名打工者组成,已在长三角地区举行了60多场演出。该艺术团已创作十多首原创歌曲,作品描写打工者的处境,以及他们参与国家发展所做的牺牲。其中一首歌叫《丑小鸭》,是艺术团创始人、34岁的许小猛创作。他来自河南,音乐专业毕业,也是一位钢琴家。歌曲表达了那些远离家乡到大城市打工者的孤独和无助感。
据统计,至2017年,中国有大约2.87亿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务工人员。这个群体占该国总劳动人口比例超过1/3,对中国过去30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较低,这个群体仍然广受歧视。
许小猛在为成为一名全职音乐家而奋斗,而他的艺术团在中国声名鹊起,受到地方政府委托到各地表演。他说:“一开始,我们在工厂学校给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公益表演。许多次,场地方接受我们的邀请后又取消演出,觉得我们在骗他们。现在好多了,许多人把我们当慈善组织,以为我们的演出是免费的。其实我们也要支付交通、食宿、设备等的费用。所以,我们对艺术团总体运营仍不乐观。”
许的梦想仍是从事音乐创作,但他总算脱离了乏味的工厂工作。他曾做过显示屏,也到咖啡厅弹过钢琴。乐团吉他手吴庭忠(音)2006年从内蒙古来苏州谋生,他现在开了两家店,卖乐器和开设课程——跟他以前组装水泵和做玻璃制品相比,生活已经大为改善了。▲
(作者艾琳·邱,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