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雅学”的阅读教学设计

2018-06-14 02:50盛新凤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融通诗性活动

盛新凤(特级教师)

所有的生命都要生存,都要发展,生存和发展的途径就是学习,所以学习是人的生命的天性智慧。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体验的一部分,主要靠学生在自己的行为中去体验,在自己的行为中去亲力亲为,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而不是靠成人的告诉。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教育别人学会什么东西,所有的学会都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语文教学要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必须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倡导“雅学”。《辞海》中“雅”的多个义项告诉我们,“雅”是“正道,合规范”;“高尚,不庸俗”;“美好,不粗鄙”。“雅学”不应是“死学”“僵学”,也不全是“苦学”,甚至还高于“乐学”。

有效的教学设计必定是指向学生的“学”,教师“设计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之上。只有优化了学生的“学”,使学生的“学”真实地发生的教学设计,才有生命力。指向“雅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努力转变执教者的设计理念,使教师的“设计力”助力学生的“学习力”,让学习结果“可视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效率。

一、遵循雅学“诗”之特质,使教学设计充满诗性

“风、雅、颂”是诗歌的类型;“赋、比、兴”是诗歌内容的表现方法。所以,“雅”本来就是一种诗体,“诗”自然就是雅正之言。诗与雅血脉相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无可质疑的。所以,雅学有“诗”性特质,是“诗之学”。所以,雅学应有诗性的学习内容——开放;应有诗性的学习方式——内隐;还应有诗性的语言表达——灵性。阅读教学设计只有充分挖掘了“诗”之特性,才会充满诗性,有效服务于学生的“学”。

1.选择诗性的学习内容——开放

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中写道:“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有言:“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本书”。陶行知先生说得更详:“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林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潮海,风云雪雨,天体运行都是活的书。活的人、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变化,都是活的宝库,便是活的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不应囿于眼前薄薄的课本,而应放眼学生多彩的生活世界,选择开放的学习内容,把天地万物、媒体世界、社会生活都纳入到语文课程中来,引导学生读媒体——变堵为导;读自然——怡心养情;读社会——历练成长。教师只有树立了“大设计”理念,才能视野开阔,左右逢源,开发校本、班本语文课程,把语文“教活”,教出诗意,教出情味。如浙江省温州广场路小学邓厦秋老师,大胆开发了个性化的“电影遇见书”课程,有效利用“电影”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跟书链接,成功地嫁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延展了语文的外延,丰富了语文的内涵。

2.选择诗性的学习方式——内隐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追求科学化、理性化,重知识,轻实践;重显性结果,轻隐性结果。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易于见成效的外显学习,而不是不易检测、见效于未来的内隐学习,这造成了学生心理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阅读教学设计,应更多指向内隐学习方式的学习,把内隐的知识外显化。如我们要强化学习方法的学习,把具体的学习方法这种内隐知识在课堂上明明白白地呈现,并努力设计梯度训练,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本人在执教宋词《如梦令》时,教给学生一种个性化的学古诗词的方法——“胖读”“瘦读”。学生通过“胖读”,把词读成一幅幅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瘦读”读成一个个词眼“暮、醉、兴、误、惊、记”。

3.选择诗性的语言表达——灵性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孩提时代是生命中极其宝贵的言语生成期,其语言充满童真和灵性,是一个人生命中极其宝贵的言语财富,稍纵即逝,需要成人给予关注、珍惜和引导。如果保护及时、引导得力,就给孩子打下了优良的言语底子,对孩子终身言语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反之,就失去了极佳的时机。深谙此道的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和夫人,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到小学六年级这段时期,记录下女儿极富灵性的点点滴滴的日常言语,为孩子的生命成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给学生留下表达诗性语言的机会,努力创设活动,激发灵性语言的表达。

二、遵循雅学“和”之特质,使教学设计和谐圆融

“和”是一种融通了极化现象后的美好境界。百年的语文教学发展史启示我们: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两极化现象严重,在做钟摆运动。要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融通。语文教学从宏观到微观都需要融通,要树立雅俗共赏的优课观、主客相生的师生观、显隐结合的学习观、言意相谐的性质观,这些都是融通之道。还要追求方方面面的细节融通,如:言意互转、同构共生;教学合一 、互促互融;虚实互补、融会贯通;诗文互融、相得益彰;一进一出、圆融和美;一呼一吸、吐纳有序;一扩一收、伸缩自如;文字画面、切换补充;内容形式、骨肉相连;作者读者、两情互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等等。针对不同文体的课文,要寻求不同的融通点,如:状物文章——形神融通;写人文章——表里融通;写景文章——情景融通;叙事文章——事理融通;民间故事——虚实融通;绘本教学——图文融通;寓言故事——言意融通;诗词文章——诗(词)境与语境融通。融通就能生“和”,故而,阅读教学设计追求融通,平衡两极,是解决长期教学沉疴的有效策略。

教学设计要解决“长和短、高和低、深和浅”的问题,设计的指向要追求长文短教、高文低教、深文浅教。限于篇幅,这里只论述一下深文浅教。一切经典作品都需要重读,学生在一生中也会碰到许多重读的机会。不同的年龄阶段重读同一篇文章,往往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中写道:“在8岁的时候我绞尽脑汁要把结尾改得皆大欢喜,18岁的时候我从中读到了爱情,28岁的时候我开始担心人鱼公主的家人,38岁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它的写作技巧,48岁的时候我认为人鱼公主是在严峻的考验中锻造高贵的灵魂……”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设计应凸显年龄特征,不能无谓拔高,为难学生,同时也为难老师自己。笔者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就回避了对主题的深挖重掘,把教学设计的重心移到了对学习古诗词方法的积累运用上,通过设计“读、说、创、赏”等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胖读、瘦读、创读”等读古诗词的方法,感悟“借景抒情”“不同的景抒不同的情”等写作方法。学生在活动中悟法,初步赏析了这首小令的意境,学得轻松,学得实效,教学效果明显。

三、遵循雅学“用”之特质,使教学设计走向实践

“雅”在辞典中的其中一个义项是“正的、合规范的;素常、向来”。语文教学本来、素常的样子应该是怎样的?我们的教学设计如何遵循语文的正道,回归语文的本性?《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提示我们,语文教学要凸显一个“用”字,要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姑且不谈,对占据了我们学生大量时间的语文课堂,我们该如何丰化、优化、趣化语文实践活动?我想关键是追求语文实践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层次性、主体性。

1.多维组练,整体提能。我们的教学设计只有丰富多元有创意,才能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中,笔者就课堂上“读”这种常用的语文实践,设计了许多个性化的活动方式,如导语助推、诗文对读、诗诗套读、设境演读、拓展链读、积累诵读、批注自读、转换巧读、循法美读等。

如笔者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人教版六下)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学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中一丝不苟地做实验一段,就采用了“批注自读”法,让学生先根据一个批注作业自读课文,自主完成笔头作业,再根据作业交流分享,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这样的活动设计,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自主笔练中深度思考,老师再根据交流时反馈的学情相机指导,又融合了朗读指导,这项张力十足的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强。(限于篇幅,其他方法不展示叙述。)

2.多层展练,阶梯提能。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还要注意体现层次性。每一堂课的设计以三个活动为宜,还要体现层层递进。笔者的一组以口语训练为主的教学设计,其中《乌塔》(人教版四上)一课设计了“练习介绍——训练独白体语言;练习对话——训练对白体语言;练习反驳——训练辩白体语言”三个活动;《蒙娜丽莎之约》(人教版六上)一课设计了“概括介绍、具体介绍、生动介绍”三个层次的活动;《文成公主进藏》(人教版四下)一课设计了“聚焦神性讲故事;聚焦人性讲故事;聚焦圣性讲故事”。这样的设计,几个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梯度明显,而且板块之间相互咬合渗透,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3.主体促练,自主提能。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还要体现主体性,大胆翻转课堂,实现学教方式的变革。笔者在《读碑》(湘教版六下)一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先让学生做了一个预习作业:①摘录一组有规律的词语;②摘录不理解的词、句;③摘录一个有特色的语段。教师根据预习作业中暴露出来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指向语文积累的方法“抄写积累、朗读积累、背诵积累”,这样的教学设计完全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起点上,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提能。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训练板块清晰明了、训练内容指向语文、训练方式追求情趣、导学过程相互推进”。一切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能设计意趣不俗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充分享受高雅愉悦的审美体验的深度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都是值得提倡的。

四、遵循雅学“美”之特质,使教学设计富含美感

“雅”在辞典中的另一个义项是“美好、不粗鄙”。故而,一切雅的事物必定是美好的。语言是美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是美的。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追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要追求“和谐婉转的圆润之美、流动变化的圆转之美、含蓄蕴藉的圆融之美”,还要追求“走向实践的和济之美、调和融通的和融之美、和畅圆润的和润之美、两极平衡的和谐之美、和乐喜悦的和悦之美、行云流水的和舒之美”,更要追求和而不同、有冲突的和美。笔者在教学《去年的树》(人教版四上)一课时,引导学生不断与教师、文本交锋,形成认知冲突,自主从文本中读出了不一样的主题,呈现了“和而不同”的教学精彩。

《去年的树》结课教学片段:

师:课文学到这儿,其实我们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说?想对谁说?

生:我想对那些可恶的伐木人说:“你们只为了制造一些火柴,而去拆散一对这么要好的朋友,真是太可恶了!”

生:我想对全世界所有的人说一句:“诚信是难能可贵的。也许这回失去了,下回就没了。”

生:我想对小鸟和大树说:“你们的真情把我感动了!”我也要对天下所有的人说:“愿你们珍惜友情,永远和你们的朋友处下去。”

生:我想对作者说:“你为什么要写这么悲惨的结局?”

清代阮元写过一首《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诠释了一个语文教学设计理念:一切顺应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个性学习结果的设计,都是好的、美的。美的设计促成美的教学,语文教学走向美,必须要有生本理念作基础。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课改是一场心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观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行为的革命”。理念决定行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树立“改造课程、建构学程、变革课堂、指向成长”的生本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才能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才能使教师的“设计力”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力”。

猜你喜欢
融通诗性活动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在二元对立中实现多元融通——论张曼君的导演思维及其实践意义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