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音 编辑整理
5月9日上午,大型声乐组歌《时代交响——产业工人之歌》作品研讨会在东莞市文化馆举办。中国群众文化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作曲家顾春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郑秋枫,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唐永葆,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作曲家金旭庚等国家、省级专家,广东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唐国华,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世强,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李粤梅等省市领导嘉宾,以及组歌作品的部分词曲作者、演职人员等4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围绕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作品特色以及如何完善的建议等展开深入讨论。
郑秋枫(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时代交响——献给产业工人之歌》的演出很成功,座无虚席,深深吸引了观众。组歌的命题很好,为产业工人写歌,这样的大型组歌比较少见。产业工人是我们国家的主要建设力量,是他们的努力和奋斗使我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大国,产业工人很值得歌颂和赞美。音乐会的策划组织也很成功。东莞市局和文化馆高度重视。这次演出的成功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组织得好,二是因为作品有感染力。整个乐章布局很合理,序曲跟一般的交响乐不一样,很别致。整场晚会音乐风格多样。歌词写得好,主题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顾春雨(中国群众文化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作曲家):东莞,或者说我们音乐界,能有这样一部反映产业工人题材的大型组歌,是一件很令人称道的事。音乐会总体是很成功的,除了领导重视,演员、演奏员也非常认真,值得点赞。作品的题材很好,产业工人群体恰恰体现了东莞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的文艺作品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写产业工人,就是写广大的基层劳动群众。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普通劳动者的喜怒哀乐,器乐和声乐结合,合唱、独唱结合,题材、风格多样。很多作品非常感人,因为有情。《听雨》很难得,《脚印》很振奋,《幸福刷刷刷》歌词写得很不错。
要打造精品,有几个方面值得考虑。第一,作品的结构需要精炼,可以略作压缩。第二,音乐风格相似的可以删减。第三,《脚印》可以考虑放在尾声。尾声的作品不要搞一些口号的东西。另外,个别歌词和曲子还可以做一些修改和调整。
唐永葆(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能够以产业工人为主题推出这样一个大型声乐作品,很不简单。这部声乐组歌作品是一部良心之作,是一部有分量的作品。看得出来,创作团队的态度是严肃的,是带着情感进行表达与构思的。首先,从内容上来看,以产业工人主题作为核心内容的呈现,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文艺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文艺创作要反映现实,接地气的号召。其次,整个作品的音乐语言是鲜活的,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的旋律呈现,以及整个乐队的编配,很鲜活,与主题很贴切。这部作品能够在反映现实题材和情感的常态审美中体现出别致,这一点不容易。
建议在整体结构上压缩一点,情感表达和情境塑造雷同或相近的可以删减。器乐可以再多一点,尾声部分应该有器乐的渲染。歌词可以把产业工人的内心世界再挖掘。演唱风格上可以大胆运用摇滚。整部作品整体基础很好,值得打磨。
金旭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著名作曲家):去年在这里开过一个研讨会,是关于崔臻和老师的一部民族器乐作品的研讨会,今年又听到他的声乐作品,崔老师不容易。
这部作品选了一个非常恰当的题材,反映产业工人。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工人起到了相当大的不可磨灭的作用,非常值得赞美。大家对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说了不少,我就不做重复了。这里提一点可以修改调整之处:除了走进生活、接地气的内容,还应该有一些提气的东西。是什么让我们从无到有,是什么改变了我们,视角可以更高一些,视野可以更远更开阔一点。产业工人的梦要延伸到中国梦的高度,艺术作品一定要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
晓达(著名词作家、策划人):我既是这部作品创作的参与者,也是欣赏者。音乐会令人振奋,让人感动。总体感觉是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布局合理,音乐形象有特点。音乐会是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份厚礼。
特点之一是恢弘。形态、气势、内容恢弘。参与的人多,交响乐队伴奏。特点之二是作品处理精致、细腻。一首好的歌曲作曲一定体现在歌词的容量与细节上,例如《车轮上的中国》,通过不同车轮的声音反映时代的变迁。《梦里的家乡》用了山乡的意象。特点之三是深情。很多的作品都是声情并茂,比如《乡愁》《幸福刷刷刷》。当然,有些歌词还需要推敲和再挖掘。另外,尾声有两首作品就够了。
杨湘粤(广东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著名词作家):这场大型声乐组歌给人很深的印象。首先是定位定准确,很有前瞻性,搞创作的人要有这种眼光。组歌反映的内容和东莞的政治、文化生态很吻合。东莞是制造业大市,这些年的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有些方面比广州、深圳还超前。组歌从方方面面反映产业工人的生活,很接地气。
这次是第一次演出,作品还要打磨,可以增添一点粤味。歌词基本上写的是东莞本土的东西,视野还可以再开阔一点,写出产业工人对世界的贡献。
唐国华(广东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这是一场较高水平、正能量的音乐会,内容贴合东莞的发展实际,演出很成功。昨晚我和广汽的打工者在现场交头接耳,感觉他们很激动,因为作品接地气,比如《幸福刷刷刷》,歌曲反映的也是中国梦,这些小小的幸福凑在一起,就是我们国家的大梦想、大幸福。我曾在公共文化系统工作了二十年,跟文化馆的感情很深,东莞文化馆能拿出这么一台节目,很值得点赞,这符合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方向。希望在这次演出的基础之上不断打磨,争取走出东莞,走出广东,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听到。东莞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东莞人奋斗出来的,东莞奇迹产生的过程,应该展示给全世界人民。
精品是打磨出来的。产业工人通过打拼,有房有车了,这方面应该写,但中国经济包括东莞经济都面临转型,产业工人往更高层次发展的需求也应该反映。
房千(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词作家):东莞的艺术家多年来在文艺创作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场音乐会的整部作品思路很好,落点是产业工人。产业工人是一个大题材,结构上考虑就要有大作品和小作品的搭配,歌词既要有接地气的,也要有高度的。组歌不宜长,尾声可以做一点压缩,与献给产业工人的歌这个主题不贴切的内容应该不放进去。要打造精品,就还要将作品进行提升,有小情感,更有大情怀,有民族责任感。
朱明(岭南音乐杂志执行主编、音乐评论家):改革开放四十年,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从歌颂打工群体到赞美产业工人,音乐会的命题很有新时代的印记。创作切忌口号化,写产业工人要从每一根丝线、每一块芯片、每一张流着汗水的脸、每一个含着泪花的笑去写,才能真正打动人。这场音乐会之所以让人感动,就是因为除了有激昂奋进的作品,更有那些打动人的“柔软”的部分,比如第二乐章《脚印》和第三乐章《乡愁》,其中的作品都写到了产业工人的内心,那是艺术家与产业工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最真实的情感。
乔建军(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著名歌唱家):这部声乐组歌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以产业工人为切入点,紧扣东莞的建设成就,赞颂产业工人,每一首歌的旋律都非常美。从声乐角度说,演员要加强舞台表演的锻炼,有自信才能充分发挥水平。希望这个组歌不只是东莞的,更是全国的、世界的。
何平(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著名音乐理论家):第一,不容易。第二,成功。第三,佩服。音乐的评价是有标准的。首先音乐一定要有技术,音乐要渲技,音乐与文字和科学不一样,文字符号和科学符号是认知的,音乐符号不一样,认谱之外,还需要读谱。这需要技术。第二,音乐要有旋律。第三,音乐要立意,音乐不能借助外面的符号来说音乐,那就不是音乐了。最后,音乐要有色彩,色彩包括很多风格。评价音乐要有一个客观标准,共通的,普世性的。
音乐会的主题是产业工人,不贴合这个主题的作品就不要放进去。个别歌词的句子还要修改。组歌的演员不仅仅是在进行歌曲表演,更需要进入剧情。
陆世强(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晚会很成功,创作付出了努力,首先要表达喜悦之心和感激之心。
说说几个“心”:一是初心。组歌的大背景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重大节点。组歌的演出是东莞系列庆祝活动之一,是首场。东莞有广大的产业工人,要有一台文艺作品对东莞的产业工人表示感谢。通过这场晚会展示东莞的城市形象。以这个节点为契机,打造一个文艺精品。二是要虚心做什么。结构需要做调整;有些歌词还需要打磨;内容上需要增加,要写出产业工人的酸甜苦辣,还缺少催人泪下的东西;演艺上还可以再精细。三是怎么样展现野心。东莞没有专业的乐团,依托的是群众骨干。作品要拿去巡演,扩大影响力;要打造成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