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方法探索

2018-06-13 10:07刘云飞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方法研究自主学习

刘云飞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成长成才,终生发展的基础。而养成好的预习习惯,正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就目前情况而言,课前预习工作做得并不是特别理想。预习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基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培养预习的好习惯进行研究,探索出了九种不同课型的预习方法,并大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预习习惯;方法研究;自主学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就是预习。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升准备意识、合作意识,激发兴趣、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培养兴趣的方法有:(1)教会方法,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孕育兴趣。(2)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体验成功,激发兴趣。(3)引入竞争,组织交流,展示成绩,提高兴趣。

对于预习习惯的养成,要从自主阅读、思考质疑、查阅资料、分享交流这些学习习惯上下功夫,使学生自觉主動地学习,拥有探索新知的欲望。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知识板块的需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要求:(1)能在讲新课前主动预习,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2)能把自己的想法主动和同学、家长、老师交流。

中级要求:(1)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好预习作业;(2)上课能专心听讲,自觉解决预习中的问题;(3)通过预习对学习产生兴趣,做到学有所得;(4)每天能将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查找;(5)和同学主动探讨、交流。

高级要求:(1)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2)提高质疑能力;(3)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4)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又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下面提供几种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方法:

1.列提纲指导法。

列出便于操作的预习提纲,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预习提纲是学生预习的“方向盘”,这个“方向盘”要有可操作性。学生握住它才能到达目的地,即实现预习目标。学生在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都编成一个个的问题序列,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如:针对一篇新的课文,可以做以下几点预习要求。(1)能流畅地读出课文;(2)围绕课后练习,做出基本思考;(3)找出难懂的地方,准备质疑;(4)可以根据课文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即“读——思——疑——查”,针对不同的文章还可以提出具体的思考问题。

2.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去预习。

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预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预习效率。在课堂中,任课教师可以以提问、默写等方式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3.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词语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4.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5.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书本,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很多学科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6.实践考察预习法。

对于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可通过实践考察的方式进行亲身体验,使学生对将要学习或交流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直观的认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采用亲自动手实践采样、拍摄照片、写出感悟或初步认识等形式体验、感悟新知识。如民俗文化、传家宝活动等。

7.合作式预习法。

对于一些需要合作交流的课程,可采用合作式预习法,让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同学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主动质疑法。

即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提高学习效果。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

9.榜样鼓励法或榜样引领法。

可以在班级里形成竞争机制,由几个小组自主预习展示成果,进行评比,选出优胜组或优秀个人,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学习他的预习方法和思想见解,从而让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得以推广,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

当然,预习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反馈的形式也是多变的,最终要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并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方法研究自主学习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