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林
摘 要: 市政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市政道路设计可以满足市民日常的交通出行需要,还可以给市民带来舒适和美观。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到市政道路建设中,已经成为趋势。
关键词: 以人为本;市政;道路设计
普通道路设计考虑的只是满足市政的基本功能,施工过程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设计进行。在我国市政道路设计技术上取得重大进步的今天,以人为本,充分理解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要,在满足市政道路出行的功能的同时,带来良好的舒适感体验,逐渐成为市政道路设计的趋势。今后的设计不断倡导人性化设计,将城市的文明融入其中,不仅要满足人们对道路的日常出行要求,还要使人们在行走时感受到方便、舒适、便捷。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运用,使得政府主管部门根据这些设计思路改变管理模式,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市政道路建设中去,全方位丰富市民生活。
一、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理念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可以促进经济环境优化发展
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市政道路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只要目的是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也是经济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配套建设道路、水、电、气,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建设成完整的城市发展规划,有效保障人们在城市的基础生产生活,促进城市经济良性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给广大市民提供充分的利益,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通过市政道路建设的细节,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人们的生活意识中,促进人们相互尊重,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体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程度,为市民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关爱和理解帮助。
二、基于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方法
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的总体设计要从道路的功能出发,选择适宜实际情况的平、纵线型,合理铺设道路断面,在条件允许时,道路的平、纵线型设计应选择高标准线型,使行车更加舒适,道路平、纵线型应与沿线地形和周边环境相协调。山区城市应避免大挖大填,在符合安全标准和技术要求情况下随弯就势,使道路融入周围景物,滨海和滨河道路应以防洪、防潮为侧重点,道路线型尽量与海岸线和河道保持一致。
(一)市政道路线性设计
优秀的线性设计可以为城市的道路交通提供便捷的运输条件,为市民提供美好的自然生存环境。市政道路建设对线性要求很高。为了实现道路的线性设计,兼顾景色和安全,可以将道路两端设置为很大的圆弧曲线,比直线和短线效果更好。根据交通的道路中多弯折,采用恰当的弯折来设计弧度。弯曲较大的曲线可以将两端的建筑物和自然景色融入设计,消除驾驶员在驾驶之中的单调感,有效解决驾驶员的疲劳问题,降低驾驶事故的发生概率。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环境美化要求相结合,将城市道路规划为一系列的多样组合变化图,,使得在视觉范围内实现可持续,不断运动,整个空间有着连续不间断的首尾,充分考虑环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道路线型。在视觉上,能够引导司机的视线,特别在挖方边坡、反向曲线、急弯等位置,要避免遮挡司机视线。纵断面线型和平面相平衡,使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合理设置,增加均衡感。合理设置道路的横坡度和纵坡度,使市政道路排水通畅,避免凹形竖曲线顶部和凸型竖曲线底部出现急转弯平曲线。
(二)横断面在市政道路中的设计方法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要做到确保行人和车辆的交通通畅和安全,发挥道路绿化带的重要作用,与市政道路的特点和性质相结合,与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满足地上和低下管线的埋设等,都不得不重视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在综合考虑市政道路造价、噪音、绿化、行车速度、交通安全、道路等级等因素后,在大城市适合三、四幅路,中、小城市更适合设计单幅路。市政道路要求要有人行道,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要考虑无障碍设计,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建设好无障碍出入口、缘石坡道和盲道。凹凸不平的地面对市民的出行非常不便,恶劣天气和路况会影响出行安全,雨水和积雪的坑洼路段对市民出行非常不便。对于人行道,首先要保证平整密实,雨天不溅人,晴天不绊人,在设计人行道的铺装效果。在确保人行道的平整要求基础上,采用防滑材料,铺装成具有城市特色图案,提高美感度。在步行道狹窄而较为拥挤的地方,可以将绿植的树池用带孔的金属板覆盖以增加步行道宽度。透水人行道可以使雨水快速下渗,改变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补充地下水,同时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局部微气候,减少扬尘,吸尘的作用等。非机动车道路设计,要根据道路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我国很多城市存在着车辆混行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运行,市民的出行速度和安全都受到干扰,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道路宽度的设计经验来确定各车辆行驶的道路宽度。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道路照明系统是市政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是车辆和行人流动的基本载体,车辆和行人都依赖于人们的视觉对周围环境的正确感知并采取适当行为。
如果市政道路亮度过低,人们的视觉受到影响,辨识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引发交通问题。市政道路照明系统既要符合我国城市电力规范,又要做到节省能源、科学合理、技术先进,为行人和驾驶员提供节能经济、舒适安全的道路环境。
首先,要合理选择灯具和光源等,在满足了道路基本照明要求后,还要尽量满足景观要求,选择较为美观的灯型和灯杆。灯杆可以选择拔梢钢杆,表面喷塑,内外热镀锌,确保灯杆的抗弯力。光源要采用透雾性好、使用寿命长和发光效率高的高压钠灯。灯具要采用能效利用率高、防眩光的优质产品,电容器和整流器等出发元件都要安装在灯杆中。合理布设路灯和设置灯具亮度、路灯高度、间距,综合考虑道路路面、路况的反射,根据绿化隔离带和道路宽度,可以采用中心对称、双侧对称等布局方式。
市政道路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不止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在后期施工和维护保养中也要通过运营管理来保障道路功能。要长久实现以人为本,还要把握设计完成之后的工作。
结语: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市政道路设计中,采用以人为本理念,提高道路质量,补充道路功能,提升平民的用户体验。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理念可以从照明、线性研究和道路横截面上进行探究,提高市政道路的安全和舒适度。
参考文献
[1]蒙圣会.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02):251-252.
[2]杨哲.以人为本市政道路设计问题研究[J].低碳世界,2017(21):197-198.
[3]帅中元.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6):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