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对同性恋群体发展的实证研究

2018-06-13 09:56陈梦洁胡桃沈敏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3期
关键词:多元回归影响因素

陈梦洁 胡桃 沈敏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性恋群体社会可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性恋群体渐渐活跃在社交媒体中,以期获得更多的合法权益。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总体上的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渐趋宽容,但仍然存在不小的差异,各国的同性恋群体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本文基于国际同性恋协会(ILGA)的调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数据及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综合相关理论,探讨各国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建设水平以及法律保障与同性恋群體发展程度的相关性,建立模型进行多元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越发达、公民文化水平越高且对同性恋法律保障程度越高的国家,同情恋群体社会可见度越高,发展程度也越高。

关键词:同性恋群体、多元回归、影响因素

1引言及文献综述

同性恋群体作为一种亚文化群体游离在主流文化圈之外,它给人们呈现的一面更多是隐秘、遮蔽、不为大众所知的。同性恋在历史上是一个长期的存在,在中国素有“龙阳”、“短袖”、“磨境”之称。

根据陈秀元[1]对同性恋研究论文进行的分析梳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方面,而社会学领域关于同性恋的研究受病理化的影响颇深。在同性恋成因的研究中,基要主义和构建主义持不同的看法,基要主义即性取向是内在的本质,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这与倪晓昉、沐炜[2]提到的国内“先天说”相契合;构建主义则认为现实是社会性的构建,性取向是社会的产物,这与“后天说”相似。汪新建、温江红[3]从生理(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和激素水平)角度和心理社会角度两方面对同性恋成因进行了分析,更倾向于心理社会因素决定论。目前的研究倾向于用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来解释同性恋的成因,即同性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对同性恋群体的看法以及保障程度,对同性恋者极为重要。同性恋群体从一种被边缘化的群体到现在非主流人群,渐渐步入大众视野。随着话语权的增加,同性恋群体以各种方式争取平等地位和自身合法权益,呼吁社会的尊重宽容及法律支持,尤其是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化。但是同性恋群体因其特殊性,在法律问题上有不少的争议。王森波[4]《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认为目前对同性婚姻正当性的三种思路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和不足。作者认为在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压力下,“不分性别的互助关系立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淡化同性恋话题,有助于解决有事实婚姻的同性恋者现实困境。原婷婷[5]《关于同性婚姻立法模式的研究》中,对国内外的同性婚姻立法模式进行对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分析了我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立法路径和困难。

各国社会文化及伦理观念的存在差异,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也大有不同。古希腊人认为男人之间的爱超越生理,将其当做一种高雅的追求,中世纪的欧洲受基督教的影响,对同性恋几近残忍;而中国倡导“中庸之道”,对同性恋的态度较为含蓄。中国每个朝代的社会风气及统治者对民众的控制不同,同性恋的发展也有差异。[6]媒体的话语对文化起到导向作用。至今,大众关于同性恋的讨论变得逐渐开放,从一个敏感词汇变成一个公共词汇,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同性恋的了解日趋增多,大众媒介不再把同性恋当作一种叠加母体,在其上冠之以变态、艾滋病、资本主义罪恶之类的话语体系。[7]

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性恋群体的社会可见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同性恋的认识也愈发理性,但各国的同性恋群体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文化的开放包容性及其他社会因素对本国的同性恋群体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此为契机,从经济、文化及法律方面出发,以各国同性恋群体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利用R语言,探讨了当代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对同性恋群体发展的影响,并基于此分析同性恋现象及其发展产生的社会影响。

2数据说明及模型构建

2.1数据说明

本文实证分析中使用的是截面数据,以2016年七十四个国家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做横向分析,数据来源于国际同性恋协会(ILGA)的调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数据及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2.2模型的构建

2.2.1变量选取

为研究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对同性恋群体发展的影响及其程度,综合相关理论及笔者观点,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并选取变量指标:

被解释变量Y:为了统一度量、便于比较,选取各国同性恋占总人口比重,表示各国同性恋群体大小。

解释变量X: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以下变量指标: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物质生活丰足,人们对自我的认知更清晰,对性取向的识别程度相对较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个性的发展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部分人为了寻求刺激或新鲜感而与同性交往。

假设1:经济发展程度与同性恋群体发展呈正相关。选取指标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X1):表示各国经济发展状况。

B.根据《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的调查报告》显示:不同背景人群对同性恋态度有差异,具体来说学历越高,越容易接受同性恋及同性恋行为。教育水平也是每个国家公民水平文化素质的衡量标准,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个人的认知水准和对事物的接纳程度。

假设2:国家平均文化水平与同性恋群体的大小正相关。选取指标各国成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X2):表示各国教育水平的高低。

C.随着同性恋群体平权意识的提高,对同性婚姻法的呼声渐大,法律是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可以通过法律规定体现出来。

假设3:法律对同性恋婚姻的支持助力同性恋群体发展壮大。选取虚拟变量指标未通过同性婚姻法(X3);通过同性婚姻法(X4):表示国家在法律层面对同性恋行为的态度。

D.受宗教传统思想以及解放思潮的影响,不同国家对同性恋的社会主流思想也不同,社会环境的宽容度同样对同性恋群体发展会有影响。

假设4:社会文化环境越宽容,越有利于同性恋群体的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其发展。选取指标各国社会包容度(X5):表示各国社会环境对同性恋的包容程度。

2.2.2模型构建

综合理论假设和选取的变量,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Yi为第i个国家的同性恋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X1i是第一个解释变量的第i个国家的样本量,X2i,...,X5i同上,μ1为随机误差项,表示未纳入模型变量以及度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3实证分析

3.1描述性分析

在建模前,需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为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创建基础的散点图矩阵。

综合散点图来看,响应变量均与响应变量存在或多或少的相关性,且部分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互影响彼此,为研究具体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探究。

3.2截面回归结果分析

Coefficients:

从结果可看出,参数检验X1, X4, X5以外均不显著。

但P值明显小于0.05,F检验显著,且拟合优度为0.7657,在截面数据中这一情况较好。在散点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响应变量与解释变量明显相关的,因而我们有理由怀疑其存在多重共线性。

R2=0.7657,说明自变量X对Y的联合解释程度高,方程拟合得比较好。

3.2.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改进

多重共线性是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下面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运用方差膨胀因子平方根进行多重共线性检测,结果如下:

方差膨胀因子是指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的方差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的方差之比。若膨胀因子的平方根大于2,则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以上结果中,前4个变量的VIF值均在1-2之间,而X5的膨胀因子平方根大于2,可能存在共线性。为了减少多重共线性的影响,进行主成分分析,载荷结果如下:

Loadings:

从碎石图(提供了因子数目和特征值大小的图形表示)可以看出,只有第一个成分的特征根大于一,因而我们选取第一个成分做主成分分析。根据载荷因子,重新赋值,组成新的函数,结果如下:

新的解释变量此时变成了不相互影响的变量,对新函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Coefficients:

从结果可看出,参数检验中P值明显小于0.05,F检验显著。

3.2.2异方差的检验与改进

异方差即随机误差項具有不同的方差,通常检验方法有残差图、ncvTest生成计分检验、怀特检验等,可以用异方差和自相关稳健性Newey—West估计、加权最小二乘来修正。

我们运用计分检验进行分析

得到结果如下:

由以上结果可知,p = 1.059791e-05 明显小于0.05,故存在明显的异方差。

我们同样可以运用spreadLevelPlot进行异方差检验,结果如下:

Suggested power transformation:0.5757122

结果与上文相同:存在严重的异方差,而建议的幂次变换值为:0.5757122 ,我们用0.5代替1对响应变量进行幂次变换,再进行积分检验,过程结果如下:

我们发现,p值明显大于0.05,此时不存在异方差。

3.3模型结果及分析评价

模型结果如下:

最后得出的模型,验证了之前的理论,与散点图也相符。即:响应变量与解释变量X1,X2,X3,X4,之间呈正相关,与X3之间成负相关,在经济越发达,公民文化水平较高,且对同性恋法律保障程度越高的国家,出现在“阳光”下的同性恋占比越高,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

4总结

同性恋群体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距离被社会认同接受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同性恋的研究应偏向于社会环境对同性恋者身份认同的影响,为社会成员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性恋这一群体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进而促进同性恋者融入社会。学者应注重多层面多角度研究,将不同学科知识结合,研究方法改进由个别案例分析深入追踪同性恋者认同的心理过程不断探索,形成更完整的同性恋认识体系。

伴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同性恋者可以为自己的正当权益发声。就大众媒体来讲,需要加强与学界的合作,推动某个公共话题在官方话语的地位和变化。同性恋报道在与社会学、法学、医学界的合作后也能更从容更有说服力。同性恋群体争取话语权的努力、各类活动的开展在另一种程度上会加深大众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理解,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秀元.中国同性恋研究:回顾与展望——对1986~2006年间178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中国性科学,2008(11):30-35.

[2]倪晓昉,沐炜.关于同性恋成因研究综述[J].红河学院学报,2003(06):45-49.

[3]汪新建,温江红.同性恋成因的理论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2(04):1-4.

[4]王森波.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

[5]原婷婷.关于同性婚姻立法模式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6]张楠,张晶.传统伦理观对中西历史上同性恋现象的影响[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03):182-183.

[7]刘艺杰.《南方周末》的同性恋报道研究[D].兰州大学,2014.

[8]魏伟. 城里的“飘飘”:成都本地同性恋身份的形成和变迁[J]. 社会,2007(01):67-97+207.

作者简介:

陈梦洁(1997-),女,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族:汉 职称:无,学历:在读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关系学。

猜你喜欢
多元回归影响因素
不同住房保障方式下住户居住满意度研究
江苏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效性研究
我国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