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雪林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感悟世界、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习作不仅是农村小学生的难题,更是农村教师的难题。因此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要让他们多观察、多积累,做生活的小主人,引导他们多阅读、多实践 ,感受到写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感受生活,展现真实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体验人间真情,丰富个人情感,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才有事可叙,有物可写,有情可抒,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声有色,才会引人入胜。那教师应怎样教会学生感受生活呢?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比如,指导学生认真体验农村生活,并诉诸笔端。农村生活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熟悉而亲切,可挖掘的素材有很多。如:野外劳动生活,农家孩子从小就与土地打交道,是闻着田野的清新和泥土的芬芳长大的,劳动会给他们带来丰收的喜悦,也为他们提供了流汗流泪的切身体验;农村的节日习俗,比如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再加上各种红白喜事,这些农村习俗具有独特性,极富生活色彩。所以我鼓励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记录身边的真人真事,关注班级、学校、社会动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触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学生逐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二、多加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坚持普通话交谈,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 课堂上,我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也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2.先说后写,边读边改,读后再抄
《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 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因此,每次习作练习,我都强调学生先想好了再说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书写。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心口如一、口手如一”。
3.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 《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三、适时指导练笔,促使学生变知识为技能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当学生有了写作材料,并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书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適时地指导学生写有“洋味的”的“乡土文”,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我告诉学生,“课文就是作文”,如果我们能写得像课文那样,就是好作文。因而,我常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规范语言,通过经常性的仿说仿写,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
四、通过不断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想要在写作上不断进步,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句,培养语感,因此,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小到一个字眼,大到整篇文章。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让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灵感,将这些优美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才是写作的真正目的。
1.词汇积累
词汇是文章的组成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没有词汇的积累就无法完成写作,并且词汇积累要深人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书本中学到的那些词汇。
2.句式积累
在课本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许多优美的句式,这些句子不仅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极富感染力,而且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使之有读下去的意愿。在语文学学习中,也要注意优美句式的积累,对于典型的句式,教师要停下来特别说明其作用,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每个句子,在文章当中都是有其特定意义的。这样,通过对经典语句的反复诵读,学生就会慢慢将这些美言佳句熟记于心,并在实际的写作当中运用起来。
3.文段积累
写作最终是要形成篇章的,因此在进行了词语句式等积累之后,就要进行文段的积累,让学生多看书,多读一些经典的段落,这样在进行写作的过程就会把三者结合起来,最终做到综合运用。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对作文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家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