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宏超
(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医院心内科,河北 唐山 063100)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内小于200 μm的微血管及其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所导致的一类心绞痛。绝经期女性是该病的多发人群[1]。该病可导致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储备能力降低、血管内皮功能及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发生异常,进而使其出现胸痛等临床症状。尼可地尔是临床上治疗劳力性心绞痛、痉挛性心绞痛等多种类型心绞痛的新型药物。该药可解除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痉挛的状态,增加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且不会影响其血压、心率及房室传导,故可显著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其预后。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对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53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用尼可地尔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53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这153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3)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4)不存在对硝酸酯类药物过敏的现象。5)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的两个月内未使用过雌激素类药物。将这153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75例患者,对照组有7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有男35例、女40例;其平均年龄为(44.4±3.3)岁;其平均病程为(2.2±1.3)年。对照组患者中有男36例、女42例;其平均年龄为(43.7±3.5)岁;其平均病程为(2.4±1.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盐酸普萘洛尔和富马酸比索洛尔对其进行治疗。盐酸普萘洛尔的用法为:口服,初始剂量为10 mg/次,3~4次/d。每3 d增加10~20 mg/次,直至200 mg/d。富马酸比索洛尔的用法为:口服,5 mg/次,1次/d。在此基础上,用尼可地尔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尼可地尔的用法为:口服,5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用药1个月。
治疗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包括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心悸、头晕恶心、头痛及食欲不振)的发生情况。
1)以《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根据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对其进行疗效判定,并将判定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指治疗后,患者心绞痛未发作或发作的次数减少了80%以上。有效:指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减少了50%~80%。无效:指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减少不足50%。2)根据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对其进行疗效判定,并将判定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指治疗后,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ST-T得到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有效:指治疗后,患者心电图的ST段下移回升至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的水平,其导联T波倒置变浅的程度>50%,或由低平状态转为直立状态。无效:指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ST-T未发生改变。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8.97%,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5.33%,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不足引起的。该病患者可出现发作性胸痛及胸部不适等临床症状。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其具有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的症状,或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的结果呈阳性,但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正常,且不存在冠状动脉痉挛的一类心绞痛。临床上也将这类心绞痛称为心脏X综合征[2]。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若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该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出现心功能受损的现象,甚至发生脑卒中,威胁其生命安全。尼可地尔是临床上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该药具有类硝酸酯的作用,可促进NO的生成,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从而促使钾离子外流,改善冠状动脉内血液灌注的情况[3]。该药还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4]。
综上所述,用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临床上可将该药作为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优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