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保定新视眼科医院眼科,河北 保定 071000)
白内障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眼科疾病。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屈光度改变、眼内压间断性或持续性升高等,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其失明[1]。近年来,白内障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手术是根治白内障的主要方法[3]。以往,临床上对白内障患者常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探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的最佳方法,笔者对保定新视眼科医院收治的98例白内障患者(106只患眼)分别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其中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49例患者(52只患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保定新视眼科医院收治的98例白内障患者(106只患眼)。将这9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49例患者(54只患眼)中,有男性26例,女性23例;其中左眼白内障患者有23例,右眼白内障患者有21例,双眼白内障患者有5例;其年龄为50~79岁,平均年龄为(59.45±2.48)岁;其平均病程为(5.47±1.14)年。在观察组的49例患者(52只患眼)中,有男性28例,女性21例;其中左眼白内障患者有22例,右眼白内障患者有24例,双眼白内障患者有3例;其年龄为49~84岁,平均年龄为(58.63±2.71)岁;其平均病程为(5.36±1.2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体的方法是:1)沿着患者上方的眼角膜缘剪开约6 mm的结膜,向后剥离暴露出其巩膜,在距离其角巩膜缘后的2 mm处切开巩膜板层,切开的深度约为巩膜全层厚度的1/2。从切口向患者角膜缘的方向进行潜行剥离至透明角膜内的1 mm处,以形成巩膜隧道,用3.2 mm的穿刺刀穿刺进入到前房,以形成有自闭功能的活瓣式内口。2)用截囊针在患者患眼近正中部的前囊膜做一个小三角瓣,然后反转游离其前囊膜,用截囊针轻轻拉住反转的囊膜片,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环形撕拉,直至其前囊膜形成6 mm直径的圆形撕开状。3)向患者的前房中注入BSS(平衡盐液)进行水分离术。4)对患者的晶体进行翻转入前房,圈匙取出,清除囊袋皮质,在其前房和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植入人工晶体于后房。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4]。具体的方法是:1)沿着患者上方的眼角膜缘剪开约6 mm的结膜,向后剥离暴露出其巩膜,在距离其角巩膜缘后的2 mm处切开巩膜板层,切开的深度约为巩膜全层厚度的1/2。从切口向患者角膜缘的方向进行潜行剥离至透明角膜内的1 mm处,以形成巩膜隧道,用3.2 mm的穿刺刀穿刺进入到前房,以形成有自闭功能的活瓣式内口。2)用截囊针在患者患眼近正中部的前囊膜做一个小三角瓣,然后反转游离其前囊膜,用截囊针轻轻拉住反转的囊膜片,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环形撕拉,直至前囊膜形成6 mm直径的圆形撕开状。3)向患者的前房中注入BSS(平衡盐液)进行水分离术。4)对患者的晶状体进行碎核、乳化、吸出处理,清除其囊内的皮质后,在其前房和囊袋中注入粘弹剂,然后推入人工晶体于后房[5]。5)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眼压的水平、视力恢复良好的比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明显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眼压水平的比较(mmHg ,±s)
表1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眼压水平的比较(mmHg ,±s)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眼压的水平 眼压的最高水平观察组 治疗前 33.96±3.25 43.16±4.75治疗后 13.41±2.94*16.57±3.34*对照组 治疗前 34.13±3.18 42.83±3.93治疗后 17.25±2.18 21.2±4.01
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良好的比率更高(P<0.05)。
表2 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白内障是指眼晶状体的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所致的眼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6。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指应用超声能量将混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乳化后吸除、保留晶状体后囊的一种手术方法6-7。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效果相比,对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更好,可明显降低其眼压,提高其视力,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