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的效果分析

2018-06-13 02:48王承芬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全身

李 毅,王承芬,李 良

(射洪县中医院,四川 遂宁 629200)

临床医生在对患儿进行手术时,通常对其进行全身麻醉。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的方法。但使用该方法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时,患儿易在术中和术后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其在苏醒期还易发生躁动、疼痛等情况。患儿在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具体表现为易激惹、语无伦次、体动、哭闹等[1-2]。这会延缓患儿术后康复的速度,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进而可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为探讨对进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实施全身麻醉联合单侧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的效果,射洪县中医院对近期在该院进行腹股沟区手术的部分患儿实施全身麻醉联合单侧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阻滞,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近期在射洪县中医院进行腹股沟区手术的100例患儿。对这些患儿的纳入标准为:1)具有手术指征。2)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对这些患儿的排除标准为:1)对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2)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3)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儿均为男性患儿;其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4.6±0.5)岁;其体重为11.5~26.3 kg,平均体重为(14.6±3.1)kg;其中有12例患儿进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有28例患儿进行鞘膜积液高位结扎术,有10例患儿进行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儿均为男性患儿;其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4.4±0.6)岁;其体重为11.7~25.9 kg,平均体重为(14.8±3.2)kg;其中有11例患儿进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有26例患儿进行鞘膜积液高位结扎术,有13例患儿进行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全身麻醉。具体的方法是:为患儿肌内注射0.01~0.02 mg/kg的阿托品和2 mg/kg的苯巴比妥钠。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为患儿缓慢地静脉注射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术中为患儿静脉注射 5 mg/(kg·h)的丙泊酚及 0.2 μg/(kg·min)的瑞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手术过程中让患儿使用面罩吸氧,使其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7%。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单侧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具体的方法是:在为患儿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后,协助其取仰卧位。在患儿患侧髂前上棘内侧5~10 mm处进行穿刺。在穿刺针穿过腹外斜肌键后,自觉无阻力,回抽无回血时,为患儿注射2 mg/kg的丙泊芬和0.5 μg/kg的瑞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进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苏醒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在麻醉苏醒期对患儿进行躁动评分。具体的评分标准为:若患儿未发生躁动,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治护操作,记1分;若患儿发生轻度焦虑、激动的情况,但可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治护操作,记2分;若患儿发生哭闹、躁动,无法完全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治护操作,记3分;若患儿存在定向力障碍及严重躁动的情况,记4分。若患儿的评分≥3分,则可判定其发生躁动。记录两组患儿术毕至苏醒的时间。观察两组患儿发生术中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及术后躁动的情况。在患儿苏醒时、术后2 h及术后4 h分别使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价其疼痛的程度。该量表的分值范围为0~10分。患儿的评分越低,表示其疼痛的程度越轻。在患儿的疼痛评分>4分时,需为其静脉注射2 mg/kg的曲马多进行镇痛。统计术后两组患儿使用曲马多进行镇痛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

两组患儿进入手术室时(T1)的MAP、SpO2及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切皮时(T2)、苏醒时(T3)的MAP及HR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在手术切皮时(T2)、苏醒时(T3)的S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s)

表1 不同时间段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s)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1 mmHg=0.133 kpa。

?

2.2 两组患儿苏醒期的躁动评分及术毕至苏醒的时间

观察组患儿苏醒期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其术毕至苏醒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苏醒期的躁动评分及术毕至苏醒的时间(±s)

表2 两组患儿苏醒期的躁动评分及术毕至苏醒的时间(±s)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儿中无患儿发生术中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及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中有6例患儿发生术中呼吸抑制,占本组患儿的12%;有11例患儿发生术中体动,占本组患儿的22%;有15例患儿发生术后躁动,占本组患儿的30%。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2.4 不同时间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

观察组患儿苏醒时、术后2 h、术后4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时间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分,±s)

表3 不同时间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分,±s)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苏醒时 术后2 h 术后4 h观察组(n=50)1.5±0.8*0.9±0.5*0.4±0.3*对照组(n=50)6.0±1.0 3.1±0.7 1.8±0.6

2.5 术后两组患儿使用曲马多进行镇痛的情况

观察组患儿中有3例患儿术后使用曲马多进行镇痛,占本组患儿的6%。对照组患儿中有20例患儿术后使用曲马多进行镇痛,占本组患儿的40%。观察组患儿术后使用曲马多进行镇痛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3 讨论

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发生术后躁动可导致其切口渗血,影响其康复的速度。术后躁动是导致患儿预后差、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患儿发生术后躁动的因素有麻醉方式选择不当、药品种类选择不当及术后疼痛等。使用科学、有效的麻醉方法对进行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是确保其手术顺利完成、避免其发生术后躁动、促进其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3-4]。基层医院在对患儿进行手术时,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无法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静脉麻醉是对患儿进行手术时最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法。为保证对患儿进行麻醉的效果,临床医生需要为患儿使用较大剂量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但大剂量地使用麻醉药物会增加患儿支气管痉挛、喉痉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可增加其进行手术的风险和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此外,大剂量地使用麻醉药物可导致其发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影响其苏醒期的状态,提高其术后躁动的发生率。目前临床医生对成年人进行手术时,会使用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的方法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促进其术后快速苏醒。但使用该方法对进行手术的患儿实施麻醉的相关研究较少。

右美托咪定是美托咪定的一种特殊的右旋异构体。使用该药对进行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可使其进入类似自然睡眠的状态,保持其觉醒系统的活性。但该药无法有效地防范患儿发生术后躁动的情况[5-6]。对进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在实施全身麻醉的基础上进行单侧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可保持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在进行单侧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的过程中尽量控制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可防止患儿因使用麻醉药物过多而发生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实施全身麻醉的基础上进行单侧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的观察组患儿,其术毕至苏醒的时间短于仅进行全身麻醉的对照组患儿,其苏醒期的躁动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术后使用曲马多进行镇痛的几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其苏醒时、术后2 h、术后4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这与马孝武等[7]、凌云志等[8]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周阳辉[9]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仅进行全身麻醉的患儿相比,对进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儿实施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能减少其氯胺酮的使用剂量,其苏醒期的心率更平稳,苏醒质量更好,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对进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在实施全身麻醉的基础上进行单侧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其术毕至苏醒的时间,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其术后疼痛。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全身
植物人也能苏醒
石榴全身都是宝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老鳖全身都是宝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