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
小小孩的终极三问:“这是什么?”“有毒吗?”“能吃吗?”
为了回答,我成为半个博物学家,观鸟、植物定向、昆虫和星空认识进阶……从身边的植物、动物,到身边一切入了眼的物什。但这并未让我摆脱窘境,小小孩们获得回应后,后续的问题如影随形,更是无法摆脱了。若是个生命体,我答完“这是什么”,小小孩会追问:“它有没有毒?能不能吃?”如果是个非生命体,小小孩就会追问:“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我说是真的,会立即再被追问:“那它值多少钱?”
女儿也是这么过来的。起先真有眼睁睁看野蛮人焚琴煮鹤的无奈与抓狂——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好好的你吃它做什么?那么多人工种植养殖的食物不够吃?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断地寻找和探索适合的食物,目前人类寻常吃的植物也好、动物也好,都是认真拣选、驯化的结果,无论营养还是味道,可以说都是最适合人类的。无价之宝懂吗?举世无双懂吗?价值连城呢?很多东西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可是小小孩不买账啊,“价值连城是多少钱?”“无价之宝也是买的吧,多少钱买的?”直到某年某月某一天,我突然顿悟,不对,这是终极三问。
“这是什么?”——认识这个世界,叫出每一样的名。这世上没有一朵花叫花,没有一棵树叫树,没有一只鸟叫鸟。一花一草,一虫一鸟,都有自己的名字。当一个孩子指着某物问你:“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孩子与世界产生关联的开始。认识世界的热情和执著叫好奇心,好奇心是学习的最好开端,非常宝贵。
认识之后,自然就是了解每一物之于“我”的意义和价值。“能吃吗”和“真的还是假的”、“多少钱”,前一个是询问与“我”的关系,后两个是询问真伪和它之于大众的价值、之于“我”的价值。只是小小孩受经验所限,他们与世界的关系最开始只能用“能不能吃”来理解,他们对价值的了解最开始只能用“真的还是假的”、“值多少钱”来衡量,更为复杂的思考,需要更强大丰富的内心,需要成长,需要学习。这与贪婪和功利不一样,仍然属于人类最初的好奇心。
但我们毕竟不能终身满足于“能吃吗”、“多少钱”这样原初的好奇心,满足于“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谁是好人谁是坏蛋”这样简单朴素的判断。
?誗古时候的人特別愚昧。比如亚里士多德,在各个领域全面胡说八道,就没见他说对过什么。
?誗 作家最会骗人,写得美轮美奂,把人忽悠去一看,不过是平常景象。
?誗这部电影看不懂,半天都没看出来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誗看作文集最有用,改改就可以拿来对付老师的习作和考试。
?誗老师最变态了,我们喜欢的都是他们反对的。
……
如果止步于这些少时的直觉,成年之后对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便容易止步于各种“世态之知”,耽于各种错觉幻觉偏见。
你只知道伽利略的勇气,可知亚里士多德试图从周围世界收集证据发现真理的勇气之于人类的深远影响……
文学并不是复制一个现实,文学探索人性,为现实带来更丰富复杂的可能……
比是非判断更复杂高级的是价值讨论和辨难……
体会无用之用,体会有用的局限,警惕那些立竿见影……
教师、父母是标准的执行人,看起来是用规则限制自由,实际是帮助人超拔局限,赋予人更大的自由……
“这是什么”、“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它有什么价值”,这三个终极之问也是无穷之问。有好奇心的地方就有学习发生。而所谓成长,就是在一大堆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冲突的知识观念中,保持开放,保持向好之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和行动力,用深层学习和思维拓展生活的广度,并与人为善。
整个9月的重心都是师生彼此了解、适应,安排的学习内容是科学第一、二单元的学习及其拓展——认识、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
绝大多数三年级孩子喜欢这门新开的课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意味着课堂组织管理的压力相对较小,容易建立师生之间积极正向的关系。这样安排是为了尽力给孩子们更多对人对事的惊喜和期待。
在实践中,科学教师们为三年级科学课学时分散且不足而苦恼。比如观察大树,一个课时内既要交流指导又要外出观察,回来还有一轮交流。这样的课堂不容忍任何意外——对于制造意外的孩子,老师立即要给予严厉地批评,力求最短的时间消灭节外生枝者。
老师当然容易显出紧张和严苛,因为实在没空去了解孩子们怎么想,今天状态如何,赶紧跑完这个课时的教学环节,其余的哪里顾得上。第一阶段交流指导的时候孩子们若不在状态,老师就会按捺不住地着急生气,站队外出的时候孩子们一旦推推挤挤、打打闹闹,教师想到观察之后不能回来展开第二阶段的交流,下一个课时在一天、两天甚至三天之后,孩子们会遗忘,前后衔接很困难,而且后面的课时还有既定的学习内容,紧巴巴的不容侵占,便会气急败坏。
现有的课时数并没有留出足够的时空给教师组织管理教学,硬拉教学流程的结果是,孩子们越来越松散,课堂组织和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学效率低下最终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在中年段的科学学习中增加一些课时数,让教育教学活动简单清晰完整,让孩子们的心情、状态有时间安放调整非常必要。
而且我非常反对把科学等同于实验研究(科学),尤其在小学中年段,尤其应该突出科学的博物传统,让孩子们多与自然打交道,看重学习从对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观察的事实得出可验证的结论的思维方式。
我会花很多时间和力气带孩子们认识身边一花一木、一虫一鸟,观察并记录他们的特点和变化。一天天慢慢积累的自然日记当然会包括用各种感官有顺序地观察,用简图、维恩图、气泡图、表格等形式整理、归纳、总结植物和动物的特点,但是更重要的是对身边的植物、动物充满好奇心,对未知充满热情。
孩子们从此便会习惯把花事、果事、虫事、鸟事第一时间报告给我,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激动的心情,我和孩子们,我们和它们——花草虫鸟融成一体,我们有一个共享和值得反复分享的世界了。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