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改革 锐意创新

2018-06-12 10:26尹鑫
师道·教研 2018年4期
关键词:二等奖活动老师

课改初期,我校先后去了广州思源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山东昌乐二中等学校进行现场学习、观摩,随后我们也陆续请了一些专家进行理论指导,也多次集中学习了相关理论视频等等。经过学习,老师们对课改的认识逐渐深入,并开始积极探索自己的课改之路。

一、课改的累累硕果

1. 课改大赛成果斐然

在学校举办的8届“广雅杯”生本活力大赛中,初中语文科组冯宁宁、王少萍、刘莉、王盈、朱丽霞等老师先后6次获得一等奖,甘智慧、尹鑫、刘清华、刘赞红等老师先后9次获得二等奖,语文科组也因此3次被评为“优秀科组”。

2. 送教活动获得好评

几年来,在县教育局的牵头下,我校多次派老师如黄秋洁、邓欢联、尹鑫、刘文亮等送教至红十月、大巴、农垦等学校,用我们生本的活力调动这些所谓的“没办法调动”的农村学生,得到了当地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3. 教科研成绩显著

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这是每一个致力于教学研究所走之路。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科研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冯宁宁老师参加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大赛,获得阳江市一等奖、广东省三等奖;刘清华老师的论文《展示的舞台,流動别样的风景——关于生本活力课堂之课堂展示环节的探索与思考》获广东省优秀论文二等奖;尹鑫老师的课例《孙权劝学》获阳江市二等奖;黄秋洁、尹鑫、王盈、杨恋等老师的数十篇论文、教学设计等获市县级一二等奖。

二、课改的深沉思考

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强调教育的基本动力是依靠学习者的天性和潜能,教育的功能指向激扬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自身的成长,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人学习;他还强调,教者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而是生命的牧者。在很多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1. 课堂虚假繁荣,教学形式与教学目的不统一

说到课改课,老师们往往就想到课堂活动,每一堂课,老师们课前都会挖空心思地设计各种活动,课上紧赶慢赶为完成各种教学环节而不懈努力。然而结果呢?孩子们没有足够时间思考,“玩”得很开心,但是对知识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表面,课堂虚假繁荣,学的质量不高。同时,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为了课堂好操作,学生易把握,一味地较少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这样做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潜力、创造性,甚至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生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理念:“低入”,但这种“低入”不等于上面所说的“不设难度”,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深思熟虑之后,抓住知识点中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后,再选择教学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交代任务。

课堂真正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活动的问题,而是活动做什么的问题,把真正的学习还给学生。

2. 教师定位不当,让位与补位不协调

在课改前提下,教师一方面应该主动让位,搭建平台,做学生展示的欣赏者。在成果展示过程中,让学生唱主角,教师作点拨引领,做组织者引导者,做孩子们忠实的观众。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由过去的“牵着走”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也应适时补位,点拨引领,做课堂的指导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展开的启发者,组织者,促进者,欣赏者,指导者。老师应该注重课前的设计、启发、引导;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展示自我,教学重心由“倾箩倒筐”转为“画龙点睛”。教师要体现出导演的素质,既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又有着特殊使命,及时根据学习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收放自如,确保学习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3. 过于注重分析,注重字词句篇的拆零研究

叶圣陶先生曾有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合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让他们凭借人生体验,走过文字这道“桥梁”,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和蕴含。

在过去的几年里,老师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在课改研究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二等奖活动老师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专题·融媒瞭望哨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