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潮川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发展学生素质并未得到很好的重视,教学仅仅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抓题型、对套路、背条条,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满堂灌”、“注入式”或“一问一答式”。这些限制着学生的主观创造能力的启蒙和发挥。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探索数学教学同人的素质发展相结合的案例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一、案例教学要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技能的训练,促使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不只是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更多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和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在学习中创新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和搞小发明、小创造等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探究。课堂上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独立去探索,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目的。对数学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微观分析,可以窥见其中蕴含的知识生长点和具有的可能性发展空间,为发展人的素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将数学教学与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相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学科在教育中的作用,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有利因素。
二、案例教学要与学生的思维差异相结合
数学一向以思维统领课堂,举一反三、知识拓展、思维训练是数学课堂的最高境界。因此,新课程的实践,在课堂的开放与创新上多了不少工夫,中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使他们懂得什么是正确的证明,什么是错误的证明,获得了受用不尽的思维方法,尤其是使学生通过牢记少量知识而推理得出大量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从小就开始对数学方面产生了兴趣,逐步倾向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世界,注重空间和数量上的关系以及变量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开始学会初步用逻辑和数学范畴这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中学阶段喜爱数学的学生,在解几何问题时,常常集中精神专注解题,沉浸在逻辑论证中,而当问题一旦获得解决,其喜悦的心理真是难以言表,似乎感受到思维脉搏在跳动、在发展着。
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其思维的实际过程总是辨证的,在头脑中的概念有一个形成过程,即使已经确定了,它还会不断地发展。
例如,笔者在让学生完成《九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第101页复习题的第6题“等腰△ABC的底角是30°,腰长为,求△ABC的周长”时,对于中下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按原题目来求解,而对于上层生,则要求他们把题目中的“腰长”改为“一边长”来求解,这样一来,他们就得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即当腰长为时怎么解,当底边长为时又该怎么解,从而增加思维的难度。通过分层要求,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个体思维的差异,正好同数学概念发展的辩证性相一致。那种忽视个体思维的辩证性,抹杀概念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会导致教学上的僵化,那种认为个体只靠“记背”的刻板学习的方法,只让学生当“容器”来装知识的教学方法,当然是不科学的教法。
三、案例教学要与学生的行为品质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和谐与优美相结合的发展成熟的学科,它的逻辑的严谨性可以发展人的学科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人的行为品质有直接联系的有意志、毅力、敏感对待事物的反应意识等因素。而意志和毅力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就会在学习上下苦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参与知识探究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难关,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意志。设计提问或练习应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勇于攻克难关,享受成功的喜悦。要经常向学生宣传数学文化,比喻数学家欧拉的故事:欧拉是科学意识的典范,他一生的科学论著,圣彼得堡学院组织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足足忙了47年,才将他的全部论文著作整理出来,有欧拉常数、欧拉法则、欧拉变换、欧拉方程、欧拉公式等。向学生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能讓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行为品质,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发展。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