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多元解读

2018-06-11 10:39张艳萍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人文语文

张艳萍

【摘 要】多元解读是指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是指阅读个体对文本有多种的情感体验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就如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见淫,道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的说法。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总之,对文本解读必会产生多元的。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关键词】多元解读 语文 人文

一、多元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人是什么?人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鲜活个体。马克思关于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要保护人的天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生命的全面升华。”(《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陈培瑞)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中,有些做法恰恰是违背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如读《三味书屋》必是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读《宋定伯捉鬼》必定是人定胜恶,这种受政治说教影响而导致的一元解读,无疑是对学生创造天性的无情扼杀。

类似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活是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学校生活,正如今天的民俗文化村一样,不一定非要剖析出什么封建教育ABC不可。

二、多元解读的教育功能

多元解读之所以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策略构建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多元解读阅读教学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娜抑制学生智能范围的封闭、僵化模式的否定,构建多元解读阅读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的发展性要求是:

第一,更新语文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逻辑起点,以人的持续发展为实践归宿的服务宗旨,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

第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心理素质,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关注当代社会广阔的信息环境,适应学生从多维角度提出的各种问题。

第三,不要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意识,要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第四,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彰显个性化教学的魅力,打破传统教学中压制教学个性的几步法、几段式“标准化”课堂构建模式,向“无模式”教学境界升华。

第五,充分肯定有发展价值方向的解读途径与结果,让学生在被肯定中调动主人意识,树立信心,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完善自己的个胜品德。

第六,充分考虑阅读主体对客体的个性化需求,尽管今天的教材向一纲多本发展,但教材编选受学历培养目标与编者意志限制,不可能满足阅读主体的个性需求,因此我们应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健康高雅的个性阅读材料,营造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优秀的文化品质。我们应当让学生带着问号进入学校,并以充分的自信在广阔的世界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号,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五点进行切入:

1.抓住文本内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把握情况。美,相亲相爱的故事。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学生在散读这一流程后,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谈到了一家人互相包容、互相体谅的精神,谈到了可贵的亲情、温馨的气氛,谈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谈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生命的气息……

2.抓住文本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质朴无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但是汉语言又是最具朦胧、模糊,且多义性的特点。

四、做到多元有界,切实提高多元解读效果

任何事情,物极必反。个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也不是绝对地学生化,更不是普遍化、随意化。多元总有一个界限。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虽然存在着空白和不確定性,但必然会有许多显性的、鲜明的规定性,总会有个作品视界范围。

多元解读是真实的阅读,是孕育创造性品质的阅读,理应受到格外的重视和尊重。我们应把文本多元解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们期待着,在学生阅读的枝头上缀满富有个性的花朵,鲜艳夺目。

参考文献

[1]鲍道宏.文本多元解读:可能及其限度——从诠释学当代发展看新课程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7(4).

[2]李儒大.“文本多元解读”的解读[J].中学语文,2007(12).

[3]石义堂.警惕多元解读的误区[J].中学语文教学,2004(1).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人文语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多元解读文本 张扬学生个性
人文社科
语文阅读教学融切入点于板书设计的探讨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