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8-06-11 10:09向昌灵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1期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应用研究小学数学

向昌灵

【摘 要】趣味是学习中的“一颗糖”,学生本身在枯燥的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教师将这颗糖带到课堂上来,整体的班级氛围都萦绕着甜甜的滋味,学生不再叫苦,全神贯注的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想要剥开“知识糖果”的外衣,了解其中的美妙滋味。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数学的公式、定理,这些内容对于认知浅薄的小学生来说,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哪些内容,结合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猜想,学生会在怎样的课堂上参与互动,从而积极地创新探究,探索有利于课堂活跃的元素填充到课堂上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 小学数学 课堂 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主观臆测的猜想教学,更应改变针对考试题的模拟分析,课堂上教师的关注点从知识的传递,转移到学生的思维上来,时刻地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一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头脑很少运转,都是被动的等待教师来传递知识点,像是一株植物,自己不懂得吸收营养与水分,只等待别人来浇灌,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想要延伸是较为困难的,数学需要学生拓展想象空间,不断地启发学生的创新体悟与逻辑思考,且数学的问题还具备多面性,教师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找一找其他的解题方案,轻松地实现寓教于乐的情境构建。

一、妙设导语引入

课堂的开端,如果学生心思没有放到数学的探究中来,显而易见的后续也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使学生愿意开始听课,中途遗漏的部分也使得上下衔接不当,学生对数学的知识一知半解,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填充课堂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思考中来,教师可利用学生此段年龄上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迁移数学的知识到有趣的问题当中,学生自然地参与互动,由始至终地进行数学的讨论,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可以借助教室里的课桌、窗户等很多现成的东西,让学生身临数学世界中去认识平面图形;再比如学习年月相关知识时,可以采用类似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来激发新课导入趣味,“2015年,小明被妈妈送到了奶奶家,然后小明就在奶奶家里住了59天,刚好是两个月。请问:小明在奶奶家住的是哪两个月?”像这种类似的问题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寻找答案,既贴近生活,又导入了新的课堂内容,增強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合理利用游戏教学方式

针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游戏化教学不仅有趣而且效果十分显著,是最自然有效的教学手段。游戏既是劳动,也是学习,而且在生活中游戏无处不在。在游戏中,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而且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游戏也可以将知识简单化、生活化,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游戏也能够体现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形象化。比如,组织学生测量自己的影子,测量工具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时根据生活常识学生会选择尺子、绳子等,无论哪一种方式,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再从中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类似的教学游戏有很多,重要的是要贴近生活,而且在测量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既可加强学生的自己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学习《圆柱与圆锥》一课时,学生可能对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无法理解或计算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如何用纸片制作圆柱和圆锥。以做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体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拿出所准备好的纸片,在纸片上用圆规画好两个半径为5cm的圆形作为上底和下底,在通过圆形的半径计算出长方形的长(即圆形的周长C=2πR)为 31.4(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多预留一点距离,以便在后面方便粘贴),而长方形的宽即圆柱的高10cm,在纸上画好图形以后,用剪刀或者小刀进行裁剪(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裁剪安全),最后将裁剪好的长方形和圆形用胶水进行粘贴,这样圆柱体就做好了。通过做圆柱体的过程,学生生动地了解到圆柱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展开后即两个圆形、一个长方形),使圆柱的表面积一目了然,学生很快能理解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课堂不会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枯燥无聊,让学生轻松而快乐的学习,相比于传统的教授式教学,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记忆更加深刻。

四、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件和现象都和一定的数学知识联系着,选择和贴近学生生活,极其平常的生活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的内容,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学生就乐此不疲。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时,可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汽车、火车、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束语

当前,趣味性教学模式成为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方向。小学生由于还处于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选择趣味性教学,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乐明.浅谈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2(9).

[2]吴梅菊.探究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巧妙运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00101-00101.

[3]李小松.探究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巧妙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

[4]彭恭顶.试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8):56-56.

猜你喜欢
趣味性教学应用研究小学数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路径探究
浅谈趣味性儿童音乐教学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