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授业 情系南疆

2018-06-11 07:02郑钰丁铃
歌海 2018年5期
关键词:音色中国

郑钰 丁铃

[摘要]陈怡和周龙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深远的影响力。以两位作曲家既有的成果为基础,结合两人在“中国-东盟音乐周”期间的大师授课与讲座教学分析,对陈怡、周龙的音乐创作在音乐周期间给广西音乐创作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评析,对作曲家如何提升东盟音乐周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如何运用民间音乐的主题及音调进行创作,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师生的创作水平等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并对其为我国民族风格音乐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中所做的艺术贡献进行评价,力图对陈怡、周龙的艺术成就给“中国-东盟音乐周”、广西音乐创作与教学带来的影响进行述评。

[关键词]“中国-东盟音乐周”;陈怡;周龙;民族音乐风格;音色

在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下,我国作曲家昂首阔步迈出国门,以积极进取的思想,取长补短学习新的西方作曲技巧和观点,一些作曲家选择继续在国外探索和突破自己的新界限和新境地,促使我国民族音乐在全球舞台上开创具有现代前卫技术水平的新天地,推崇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使它更加受到全球音乐界关注。美籍华裔作曲家陈怡和周龙就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成员。陈怡作为当代国际舞台上最活跃的中国作曲家之一,拥有大量的作品,许多作品获国际奖项,在全球各地屡次上演,得到各国同行、各专业人士和各国演奏乐团的广泛认可,作曲家本人也取得了深切的国际感召力。而她个人学习和成长过程实则可以反映出现代中国作曲成长轨迹中的一隅。在我国音乐现代化的发展中,她对过去和未来都有着开拓性的功绩:1998年被聘为密苏里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的终身教授;2000年,她凭借管弦乐作品《动势》获得全球金额最高Ives作曲奖;2005年被评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在中国尚未开设艺术院院士);2006年被中国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之一),以母校中央音乐学院为平台继续献身中国作曲教育事业;2012年1月,陈怡、周龙又双双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天津市第五批“千人计划”。而周龙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等国外众多高等院校讲学,并经常被邀请担任国家艺术委员会、美国音乐中心和ASCAP的评委。他的作品曾由中国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纽约布鲁克林爱乐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和德国爱乐室内乐团演奏。中国唱片公司、英国EMI与Cala,纽约作曲家唱片公司(CRI)和Delos唱片公司都录制并发行过他的专辑。

“中国-东盟音乐周”邀请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终身教授陈怡博士和周龙博士参加活动,已经有4个年头。陈怡教授在2015年第四届开幕式上受邀致辞。此外,借助东盟音乐周的时段,广西艺术学院作曲系每年都邀请两位专家到我院讲学和开设大师班,两位大师结合二十年海外留学、执教的经历,从带有个人风格的音乐作品创作的经验中,重点向广艺作曲专业教授民族音乐风格作品的创作手段和教学方式。

一、以资深个人经历,提升东盟音乐周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2015年第四届“中国-东盟音乐周”第一次邀请陈怡、周龙博士,其开幕式的第三部作品就是陈怡博士创作的极具广西壮族特色的管弦乐作品《歌墟》(1994)。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取材于我国西南地区壮族的“歌墟”(壮族人民每年在农历三月三都会举行以对歌为主体的节日歌会活动),是一部虽以西方管弦乐配置却极具我国西南韵味的现代音乐作品。作品中运用泛调性、无调性的西方音乐技法,将之与有调的壮族民歌旋律相融合,采用直接植入的手法将其融会在一起,作品主要包含三个主题,它们的旋律、节奏的材料分别来自于苗族“飞歌”(一开头就由小提琴声部奏出)、布依族“姊妹歌”(本民族樂器双箫演奏)和彝族的“阿细跳月”(五拍子节奏出现),营造重现了壮族“歌墟”欢腾热烈的“对山歌”“月下舞蹈”的喜庆场面。

接着2016年第五届“中国-东盟音乐周”开幕式音乐会在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周龙教授创作的萨克斯与管弦乐队协奏曲《寺庙吹鼓手》中拉开序幕;2017年第六届“中国-东盟音乐周”开幕式音乐会的第五首作品也是由荣获美国第95届普利策音乐奖的周龙教授创作的《琴岛序曲》;到今年2018第七届“中国-东盟音乐周”开幕式暨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则是由陈怡博士的为交响乐队而作的大型管弦乐曲《动势》(曾获全球金额最高Ives作曲奖)。显而易见,音乐周的举办离不开作曲家以及国内外众多的艺术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音乐周这场盛会的举办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十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打通了一条区域性音乐艺术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架起了我们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桥梁和纽带,更直接推动了我国与东盟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广西乃至全国的新音乐创作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由此可见,“中国-东盟音乐周”以中国、东盟各国及亚洲国家和地区(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为中心,与欧美国家(俄罗斯、西班牙、美国等)延伸联系和深入交流音乐新作品的创作、理论研究和音乐表演,体现在作曲家如何把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而使得中国音乐进一步扩大在全世界范围的影响。

二、开设大师讲座,介绍丰富创作经验

陈怡、周龙教授已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定期开展了四年学术讲座,作为荣获美国第95届普利策音乐奖的著名作曲家,周龙教授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写英语,但是要让歌听起来像中国歌剧”,所以在《白蛇传》的旋律上,他延续了普契尼式流畅的旋律,并未挑战欧洲歌剧的传统,而是以汉语的四声作为旋律中的音节,软化语言本身,强调节奏中的抑扬顿挫,同时加入京剧中特有的坠腔、顿腔和颤腔。“西方音韵、中国语汇,既能听懂英语,又是中国腔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歌剧中,向观众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地地道道、家喻户晓的中国爱情故事:幕间曲用唐诗分开春夏秋冬,西洋管弦乐音群呼唤出埙、竹笛、二胡,分别引出小青、白蛇和许仙。2011年4月18日,美国普利策奖就第一次刻上了华裔作曲家的名字。《白蛇传》的成功无疑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力证。歌剧中,周龙运用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带滑音的演唱方式进行嫁接,将苏州弹词中的一个下行特点音程——全音阶式下滑的音型贯穿整个歌剧旋法的走向,这个频繁出现的下行音调构成了整个歌剧的核心材料。尽管这是一部用全英文演唱、西方歌剧形式创作的歌剧,且十月在北京(国内首次登台)上演时,许多观众对剧中的视觉表达和语言诠释感到有某些困惑,但是普利策奖却给予非常中肯的评语:“这部歌剧深刻表达出以中国传说为本,融合了东西方音乐精神。”更有评价称赞:《白蛇传》是一部有深刻表现力的歌剧,剧中中西文化在各方面的成功结合以此可以看到美国音乐的未来。

而早在1980年,陈怡教授所在的作曲班全班同学就分两组赴广西采风,采风不久后陈怡教授的钢琴独奏作品《多耶》就问世了,接着它就一举斩获了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陈怡教授回忆道:“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少数民族生活,当时去的时候侗寨不通车,人迹也十分罕见。到了晚上侗寨人他们一起用‘多耶的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欢迎我们这些远方(北京)来的客人,他们在火塘边跳舞,映着月光歌唱——这幅景象很长时间内都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多耶的旋律简直刻在了我的心中。”侗族的“多耶”原是一种古老的集体歌舞,古代时期的侗族人民为了让自己的民族更加地团结、齐心协力地维持生活,侗族的祖先就创造了集体歌舞的这种形式。就像其他民族的集体歌舞一样,这种舞蹈可以有上百人跳,表演的场地可以在鼓楼或者在外面,所有参与者必须手牵着手站成一个圆圈,大家一边唱歌一边手舞足蹈。而因为在唱词中多次出现“耶”这个字眼,因此取名为“多耶”。不难看出钢琴独奏《多耶》一开头就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单音呈示的小三度“歌腔”,在节奏分明的舞蹈性背景下,乐曲的歌唱声部被拉长且逐渐扩展引出完整的乐句,这便是教授口中的“多耶”,细细领味作品就是当时热闹欢庆场面的变化重现。

三、举办大师课堂,开展实地教学,提升师生音乐创作水平

陈怡、周龙教授已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定期开展大师课活动四年。在2017年5月27日上午,陈怡、周龙教授还在我校系主任的带领下前往崇左市宁明县花山岩画采风,感受、聆听、采集了珍贵的宁明当地原生态民歌素材以及了解了花山岩画的传说故事。而早在2016年,我们就邀请到两位教授在我校音舞楼506教室进行大师班讲学。大师班讲学一般包括两项内容:首先播放作曲系的作品,然后两位教授再针对每首作品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这不仅仅是对作品创作者的一个提高,更提高了作曲教师的教學水平。播放的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体裁形式,这次两位教授针对声乐作品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是:要减少使用分解和弦充当声乐旋律;离调或转调时,旋律进行要自然,不一定用变音做旋律,可以在伴奏声部实现离调和转调;伴奏声部应该与旋律声部互补,如当旋律是长音时,伴奏声部应活跃流畅;多运用拖腔,避免一字一音;谱面上的分句连线要和演唱者的断气吻合。而针对器乐体裁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是:不要局限于一个音域,音域可以扩大使用;对乐器的熟知度要加强,充分利用乐器在每个音区的优势;节奏的选择、速度变化以及重新加一个速度标记;如何表现旋律的层次化;和声、调式在器乐创作中如何运用自如;记谱法的规范使用等等。每次两位老师的大师课讲学,都会激发我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学生对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音乐作品构思与创作的积极性,拓宽学生们创作的选材视野,更为今后的新作品创作累积素材与创作实践经验。

陈怡是我国当代最具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女作曲家之一,她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为素材,在缜密的逻辑思维之下,结合娴熟的现代技法和中西方音乐载体,谱写了众多可以斩获国内外各种奖项的音乐作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我国民族风格音乐在国际当代音乐的重要地位以及它的强大魅力。在作曲家个体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上,陈怡有着深刻的认识。她认为:“想作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是关键。一个人的创造力来源于社会、自然提供给你的信息、要求和启发,创作就是把这些信息对你产生的情感反馈进行整理。说到底你的个人的情感语汇就是对历史和社会的理解,从人文的角度来讲,只有对生活、对社会有大爱,你才能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共通的、普泛化的情感信息,你的作品才能打动人。”而在作曲教学上,陈怡采用的也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音乐思维和特色为目的的以教为辅的方式。“我每周都有一次大课,这节大课的内容就是每个同学都要上台作一个演讲,主要介绍对自己影响最深(记忆最深)或受教育最深(最熟悉)的文化,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至少半个钟头以上,让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文化根,然后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地方。事实上,他们通常演讲完就都发现了自己的薄弱之处,然后趁着寒暑假跑回家采风吸取不足。他们收假回来也会把资料或者民族乐器,甚至研究报告带给同学们展示。我认为这种方式对于他们自觉认识自己的文化语汇是有很大帮助的。”她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民族民间音乐,并将其运用于当代音乐创作是极具启发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它对于目前各大艺术院校专业作曲教学盲目追崇西方先锋技法(如20世纪的创作技法等)而远离民族文化本体的现象是极具匡扶意义的。

而周龙教授能在美国耕耘中国音乐,也与海外各方友好人士尤其是华人音乐家们彼此间的相互支持有很大关系。夫妇两人二十年前就参加的美国纽约长风中乐团,就是一个由我国传统乐器(主要为琵琶、古筝、二胡、竹笛、扬琴、阮)组成专门演奏我国广东音乐(彩云追月、雨打芭蕉、平湖秋月、旱天雷、禅院钟声、百鸟朝凤等)、江南丝竹(中花六板、欢乐歌、慢三六等)等传统音乐以及现代民族音乐风格作品的专业演奏团体;而马友友、吴蛮、张强等我国著名演奏家也经常与他们合作;另外,旅居欧亚各国华人音乐家们也经常与他们一起参加音乐活动,相互之间交流各自的看法……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现代音乐的“海外兵团”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今天的影响。而更加可喜的是,如今许多西方的指挥家、演奏家以及演奏团体也开始热衷于演奏中国现代音乐作品,并且已经将韵味儿把握得很好,同时海外听众也逐渐增多,这更是海内外华人音乐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周龙说:“虽然我现为美籍,但美国乐评仍旧称我为‘中国作曲家,对我而言,这个称谓反而亲切。这也恰巧说明我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是根深蒂固,永远改变不了的。”无论走到哪里,中国都是周龙和陈怡的第一故乡。这里不仅有他们的亲人和所熟悉的文化环境,更有一大批才华横溢、热心于中国现代音乐建设的音乐家朋友们和他们的“迷妹们”。

陈怡博士和周龙博士致力于中华音乐文化对外交流,他们以其自身取得的影响力促成众多国际音乐活动,促进了我国音乐在国际多元化文化语境下的发展与融合,从而提升了中国音乐的国际地位。陈怡博士和周龙博士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和大师课活动的这四年,不仅给广艺的作曲教学和创作以及广西音乐创作带来了直观有效的帮助,更显著提升了“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猜你喜欢
音色中国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小跳蛙
浅谈音色透亮在歌唱中的技巧分析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