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瑶瑶
摘 要:在论述江苏省城市社区发展“体育养老”依据的基础上,根据体育养老模式的内涵,将江苏省不同类型社区的体育养老确定为依托体育资源进行养老,并围绕此提出三种不同类型社区体育软环境与体育硬环境两方面的发展路径。根据这一模式的内涵,分析现阶段江苏省发展体育养老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此进行分析并形成解决矛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江苏省 体育养老 路径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a)-0163-02
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逐渐提高,死亡率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现象愈演愈烈。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的颁布,把体育事业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体育与各个行业的交叉、融合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对于体育养老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观点,这些都为体育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材料。本文从不同类型社区这一研究视角出发,并结合社区体育的资源配置,探索体育养老路径,丰富养老模式理论,并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体育价值的延伸功能及其合理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1 体育养老模式内涵
通过上述对于体育养老概念的邻近属概念和种差的分析,笔者认为,体育养老是指: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借助于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老年人的体育活动需求的一种养老方式。它不仅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老年人达到身心健康,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 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养老”存在的主要矛盾
2.1 城市老旧社区经济与社会环境方面
城市老旧社区主要是2000年前建造的社区,其发展特点是老龄化问题严重,居民对于社区活动参与度不够,社区居民贫富差距大、流动人口集中、建造年代久远、管理无门禁、较开放[1]。总体社会环境是居民以老年人居多,老龄化程度较深,配套设施滞后,老年人室内活动设施缺乏,闲暇时间较长。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老旧社区老年人基于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社会性活动的需求增多,经调查显示,70%的老人回答他们会利用户外器械进行运动[2]。而城市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年久未修、社区缺乏管理,社区的设施建设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老年人身体各方面的功能的下降,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及适应能力越来越低。
2.2 城市新社区经济与社会环境方面
城市新社区主要是2000年后建造的社区,其发展特点是城市新社区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是农村社区集中发展的产物。城市新社区的经济水平为居民从事农业者减少,非农业者增加[3]。居民的收入渠道增多,生活支出总量增大,包括物业费、交通通讯费、休闲娱乐费,大大加大了居民的生活负担。城市新社区的社会环境为新社区的设施相对齐全,但利用率不高。老龄化现象严重,长期定居生活的主要是中老年人。
2.3 安置型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方面
城市拆迁安置型社区是政府对被拆迁的居民采取“实物补贴”政策的特殊产物,是城市发展扩张的衍生品[4]。安置型社区中的居民大多还是原老城区和村庄的居民,其经济水平有居民多处于待业状态,大多数的生活需要子女的帮助。其中流动人口,多为外来打工者,没有时间也没有经济条件支持。体育设施未能及时跟进,配套设施还属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文体活动设施和场所,规划的各种活动场所大多被商业场所占用。
3 解决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养老的主要矛盾的路径
江苏省老龄化问题非常严峻,体育活动能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老齡化的加剧带动了体育需求。江苏省现有城市社区共358个,将这些社区分为老旧社区、新建社区、安置型社区,探索其社区体育养老的路径,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3.1 城市老旧社区体育养老
3.1.1 社区体育硬环境方面
对于废旧的厂房或是空置的房间,进行简单的改造,改造成简易羽毛球、乒乓球场地,在进行场馆改造的同时,能考虑到社区中老年人聚集的楼宇单元,将改造的场馆放置在距离老人较近的区域内。严格把控场馆周围的环境健康指数,如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等相关指导咨询处。
3.1.2 社区体育软环境方面
设置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专门的管理人员来管理社区体育活动的发展。将健康向上的体育锻炼价值取向向老年人渗透,举办具有符合老年人的体育文化节,开发一些老年人感兴趣的传统体育项目,并引进一些时髦的健身项目,加大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
3.2 城市新社区体育养老
3.2.1 社区体育硬环境方面
主要是要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根据社区老年人具体的身体特征配置相应的设施,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次,配置标准的设施,在城市土地规划中增加体育养老设施的用地比例,根据老年人喜爱的体育项目,把空置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保障基本的健身路径配置齐全,对于空置场地的规划,根据老年人喜爱的体育项目,规划相应的室内活动场地和室外活动场地。
3.2.2 社区体育软环境方面
根据不同年龄的不同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方式改变其体育观念,端正居民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提高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期进行培训。在城市新社区的老年人中,根据不同项目参与人群的不同,进行不同季节及不同运动项目主题的体育文化节,打造体育养老的氛围。
3.3 安置型社区体育养老
3.3.1 社区体育硬环境方面
对于安置型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可以从建设为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打造以奥林匹克体育为主的住宅小区;二是打造寓绿化、环保、休闲为一体的“健康住宅”;三是完善小区中的全民健身路径。实现运动就在家门口,给人们的健身提供了方便,为安置型社区的体育养老提供资源。为全民建身和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途径,我们要提倡这种理念,建议规划部门对安置型社区的建设,应硬性规定留有1~2层作为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
3.3.2 育软环境方面
设立专门的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办事处,让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能有地可循,在办事处配置相应的指导人员。加大对体育活动发展的规划,开发一些老年人易进行并适合他们的体育活动,如广场舞、太极、乒乓球等体育活动项目。社区管理者对各个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不断扩大各体育项目的参与人群。根据不同体育活动项目的特点,自发组织一些体育赛事活动,并设置相关的奖励,激发老年人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度。
4 结语
在对江苏省发展体育养老所具备的有利条件进行经济、政策、技术以及社会环境方面的分析之后发现,对于体育产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相对严重的江苏省来说,要缓解这一现实问题,不仅要利用其本身所具备的有利条件,还要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特征,以不同类型社区的特征出发,从社区体育软硬环境方面探索社区体育养老发展的健康路径,希望能为有关部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姜丽丽.城市老旧社区思想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
[2] 季超.城市老旧社区外环境改造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3] 孔祥文.广州市新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4.
[4] 赵婕.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