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课堂的困境及完全体武术的设想

2018-06-11 06:30黄正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高校

黄正军

摘 要:高校武术课堂的困境已经影响到了高校武术教育的持续发展,为了寻找解决当前高校武术教学诸多困扰的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关于武术教学的期刊资料,并向一些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讨教、寻求帮助。困扰高校武术教学的因素固然很多,比如:学生武术基础差、西方外来体育项目的竞争、武术教材选取的不合理、武术课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等等,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笔者提出一种完全体武术的构想,认为它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武术课堂的困境,希望对高校武术的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 武术课 完全体武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171-02

1 高校武术课堂的困境综述

1.1 高校学生武术基础薄弱

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差是这些年常见的新闻,大学生体质测试和各级各类专家的调查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实大学生身体素质差,武术基础也一样的薄弱,这都源于中小学阶段的学校体育。调查发现,现在小学,中学的武术教育基本是名存实亡,很多学校是不开武术课的,这一方面是中小学本来对体育课,特别是武术课不重视,另一方面是武术教师资源的短缺。体育教育开展的好的中小学也有,但是在这些学校里重视武术教育的却极少,这些中小学的学生升学进入大学以后就造成了高校学生武术基础的薄弱,绝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武术。

学生武术基础从零开始的高校武术课让高校武术课堂非常困扰:高校的武术课基本都是学生选修的,有的选修一学期,有的选修一学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该如何把这些零武术基础的,18、19岁的青年人的武术基础打牢,并让他们爱上武术,终身武术?高校学生武术基础的薄弱是从小学开始的,这是根子上的问题,没有从小的精心培育,武术的小苗是长不成大树的。这一切的后果在高校武术课堂上暴露了出来。

1.2 外来体育项目的校园教学推广对武术的冲击

外来体育项目主要指的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等等,这些项目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1)它们都是奥运会项目,有着完整的全球商业推广体系和推广经验,拥有全球受众,群众基础厚实,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大批拥护者;(2)它们都产生于经济发达国家,正好与我国在特定年代一切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国策相呼应,在漫长的几十年的岁月里,下有本国经济政策的全力支持,上有国际大财团专业的商业推广,它们早已在我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特别是乒乓球和羽毛球,简直成了中国的骄傲,内外推手功不可没;(3)它们拥有完备的各级竞赛机制,有校级比赛,县市级比赛,省级比赛等等,还有一些商家推动的民间比赛和培训,参与者大多可以名利双收。与这些外来体育项目相比,武术简直就是一只丑小鸭,要政策没政策,要资金没资金,固定的教学场地也没有。

因为学生基础薄弱,教师大多会从武术基本功教起,这更让学生觉得高校武术单调乏味,又苦又累。这与年龄18、19岁追求张扬,自由奔放的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相悖,学生在面对是选修外来体育还是选修武术的时候,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选择外来体育的。外来体育项目在校园里对武术的冲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1.3 武术课教材选取缺少灵活性和针对性

调查发现,高校武术课堂的教材是没多少花样的,大多是24式简化太极拳、五步拳、初级长拳、基本功练习,也有开展散打教学的,而且各个学校的武术教材也相对固定,好多年都是这些内容。所以每个学校的学生心目中武术的形象各不相同,但是又相对固定,有的学校学生心目中武术课就等同于24式简化太极拳,一提起武术课,他们脑子里跳出的形象就是太极拳,一群人在那里跟老师慢悠悠练拳的样子。不管学生喜欢不喜欢,反正本校的武术课就是这个内容,学也得学,不想学也得学。武术教材选取不灵活,没针对性,让学生对武术课避之不及。当然,这与武术师资培训的缺位也有很大关系,绝大多数的武术老师是从毕业开始就没有再接受过武术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了,技能相对固定,没有提升的空间,也就没有更多教材能选择了。

1.4 武术课教学目标定位与学生期待有差距

学校武术课的教学目标除了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提高这些共同描述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其中强身健体是所有体育项目的共同特征,不是武术课所特有,只有防身自卫是武术课能达到的,也是大多数学生对武术课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期待。但是因为场地器材和师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武术课教材多以套路教学和基本功教学为主,学生希望学习防身自卫武术的期待总是落空,这也大大伤害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極性。

1.5 武术理论和武德教育的形式化

武术理论教学是一个很空泛的说法,在内容上也不统一,全国高校武术课没有统一的武术理论教学内容指导,都是各学校武术老师自己想上什么就上什么,想怎么上就怎么上,甚至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武术理论教学大多只是停留在教案或PPT上。关于武德教育更是不知所措,古代封建的那一套肯定不合时宜,现代武德有哪些也没统一认定,是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遵纪守法,亦或是全部都有?武术理论和武德具体内容的不确定性使武术教育的这一部分充满争议,并最终流于形式化。

2 提出完全体武术的背景及设想

所谓完全体武术,它包含两层意思。完,是完美的意思,用来描述武术教学的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匹配程度和武德从形式到行动转化的程度;全,是完整无缺的意思,用来描述武术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具体来说,完全体武术就是在一个授课周期内(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武术教学内容上包含有武术理论知识、武德教育、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武术攻防演练、擂台武术技术(散打)这六大板块,同时,关于武术理论和武术礼仪的教学和考核,绝不流于形式仅仅写在教案或其他教学材料上,必须要具体化,量化,在考核时能以分数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在六大板块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选取与教学对象最匹配的内容充实到各板块中,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堪称完美,是为完全体。

之所以提出完全体武术是因为现在各普通高校的武术教育都有一个普遍的做法,那就是武术教学以偏概全,过于形式化。你问学生,你们学校的武术课学什么?学生有的说是太极拳,有的说是长拳,有的说是散打,其实这些都只是武术的一部分而已,这样的武术教育就像叫盲人摸象,摸到鼻子的就说大象像管子,摸到耳朵的就说大象像扇子,其实都不对,没有一个知道大象的真正样子,因为没有人把大象整个摸一遍。长期以偏概全的武术教育让学生搞不清武术课到底是学什么的,武术到底该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关于武术的理论和武德方面也很少有学生提及,因为这部分在课堂上也是一带而过的,被学生认为是形式,不重要,考试也不会考到,所以他们完全不放在心上。武术理论和武德的流失使高校武术教育显得丢了灵魂,愈加不完整。在相关方面,我们学校武术教育应该效法跆拳道的做法,特别是礼仪方面贯穿始终,动作难度随级别而走,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很全面,动作虽然简单,但是都有提升的空间,可以让习练者一目了然。

我们以篮球运动为例来形象的解释一下不完全的武术课对整个武术教育带来的危害:如果一個学期的篮球课只有运球,或者只有投篮教学,这个篮球课虽然也叫篮球课,但是它就是不完整的篮球课,这个不完整的篮球课相信学生是不会喜欢的。同理,不完整的武术课,学生也是不会喜欢的,这也导致当前学校武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个怪想象:学生喜欢武术,但是不喜欢上武术课。

3 结语

高校武术课堂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武术教育在高校课堂的发展和生存,困境的来源很复杂,作为高校武术教育者,面对这些困境的解决方式有待讨论;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解决方式已经失效,因为高校武术的教学环境和对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只能适应,完全体武术就是为了适应当前的变化而提出的设想,当然,完全体武术的实施办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5):579-583.

[2] 杨建营.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9):73-76.

[3] 吉洪林,赵光圣,张峰.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历程与变革探析——兼论对当前武术教育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2):91-97.

[4] 李富刚,涂琳琳,季浏.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5):613-616.

[5] 张峰,赵光圣,吉洪林.回归武术之本真——从技术取向再论我国中小学武术课程设计[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41-45.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