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灿亮
摘 要:小学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才需求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生的体育教学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促进学校组织师资力量,共同探讨和分析排球教学问题,自主开发排球校本课程。在推进排球校本过程的实践运用中,有利于改进排球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排球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加强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不仅有利于学校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不断深化排球体育学科的教学设计研究,还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推动小学教学结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师为本 排球课程 校本开发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a)-0089-02
隨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期望也不断增高。体育学科是小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时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加强小学生排球体育项目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引导小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及良好品格。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通过教学中发生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排球教学改进,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要坚持贯彻新课改的标准,寻求多种小学体育教学途径,学校也要有效改善传统体育教学结构的弊端,把体育作为提升学生健康的重要方式,加强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小学生多方面健康发展。
1 现如今,小学排球校本开发课程的现状
1.1 排球校本开发课程设计结构单一,制约排球的教学价值发挥
小学排球体育校本课程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以及体育文化渗透的重要方式。小学排球体育通过其特有的体育运动形式在学生身体机能的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排球校本课程属于学校自主开发的排球课程文本,教师参与排球课程开发是为了促进学生最大程度地发展。但是,在当下的排球校本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结构设计较为单一,教师的排球校本课程实践教学仅仅是采取通过体育教科书的书本知识,将排球动作进行分解示范的教学模式,乏味单一的排球校本实践教学结构不利于锻炼学生灵敏的身体素质。教师在进行设计排球校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结构时,忽略排球实践活动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易导致小学排球体育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1.2 排球校本开发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较为乏味,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排球体育是学生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毅力的一门必修课。提高排球体育的教学质量,不仅有利于发挥排球运动的真正价值,也是新课改标准下的教学设计研究需求。但是,在现如今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排球校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内容较为枯燥,严重影响着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由于“排球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体育教学中起步时间较晚,导致教师对排球校本课程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且教师在制定排球校本课程时,稍微偏重于排球体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忽略了排球教学过程中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得小学排球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偏差,在排球教学时无法发挥其实践教学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对排球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排球精神的传承。
2 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优化排球教学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对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开发智力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小学生处于身体素质发育萌芽阶段,排球校本课程的实践运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体灵活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毅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完善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是学校不断优化小学教学结构的表现,可以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排球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将排球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不仅有利于教师参与进排球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和总结,发挥教师作为排球体育教学课堂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提高教师排球实践教学的专业能力,还能够综合提高学生的排球技能,在促进学生排球基本知识、排球精神等多方面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有利于锻炼教师的排球教学专业能力,营造良好的排球教学环境
排球体育课程是小学生在接受体育素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体育项目,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排球课本教程建设的实践运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基于新课改“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进行排球教学资源整合,合理利用时间以及空间,对排球教学进行良好的计划组织,促进排球校本课程在教学中的正确实践运用。加强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建,不仅有利于丰富排球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排球体育的教学结构,提高教师对学生排球体育教学的专业能力,促进学生排球实践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使学生切身的感受排球的体育精神魅力,体会到集体精神,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爱。
2.3 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排球运动知识的掌握,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小学排球体育是小学生开发实践能力,培育良好身体素质的的基础,其对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大脑灵活性有着重要作用。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排球体育校本开发课程建设,有利于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活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合作进取意识,深入了解小学生在排球学习期间产生的问题,从而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为制定科学的排球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做出有利贡献。在基于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优质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排球校本开发的水平,为发现排球教学目标,做出合理的排球教学方式调整,提出有效的排球教学课堂改进意见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在制定排球教学中的《弯道跑技术》校本课程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划分该课时教学中的身体内倾、内膝外展、外膝内扣等重点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特征,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教师互相配合,提出解决办法,统筹规划,制定科学有效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从而引导学生对《弯道跑》这一课时内容的认识有层次之分。在制定校本开发课程中,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恰当运用表扬,可提高学生的排球体育学习积极性。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具有互动交流性强的特征,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排球运动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排球体育教学目标。
3 完善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3.1 对学生排球运动学习的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制作合理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的方案
小学体育学科是小学生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教师为本,对学生在排球课程中表现的学习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有效的排球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的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提高排球校本开发课程的科学性和可用性,促進学生的排球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制定排球教学中的《正面双手垫球》校本课程时,根据学生的日常体育学习中的特征,结合排球垫球中的上肢:“插、夹、提”以及下肢“移、蹬、跟”两个教学重点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规划教学时间、分解练习方案、合作练习方案等多种排球垫球的教学因素,积极开展排球垫球实践课程设计,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并且掌握跑步的锻炼技能,从而达到新课改标准下发展学生体能的基本要求。
3.2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丰富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
坚持教师为本的小学排球校本开发课程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认知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学生排球体育技术掌握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建设过程中,要考虑时间空间对排球教学的局限,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资源,在排球校本开发课程中优化对排球精神及排球发展历史的阐述,以此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排球运动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例如在进行排球教学中的《上手传球技术》校本开发课程时,教师通过在排球校本开课程中进行插画、例举时事排球赛事,将排球赛事过程中的运球动作加以重点讲解,并且在校本开发课程中推荐推荐经典的排球赛事,从而提高学生排球运球的积极性。教师针对排球赛事可以进行课堂排球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让学生自身感受运球对身体协调性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对排球运球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校自身的排球教学特色,推动学生多方面的健康发展。
3.3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完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的实践教学
坚持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完善排球校本课程建设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的实践,将排球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排球运动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例如教师进行排球《扣球》的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时,根据排球扣球要求的弹跳高度、腰腹力量、手臂挥击速度、手腕的控制能力要求,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差别的特征,设计分组训练排球教学方案,考虑排球扣球的准确、熟练等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优化排球校本开发课程教学的内容,从而发展学生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促进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锻炼技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坚持教师为本的排球校本开发课程建设不仅是时代教育环境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排球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体育教学素质,丰富排球校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排球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菁菁者莪 教师为本——兼论大学中教学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4(2):8-11.
[2] 吴正国,董雪芬.排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3] 李赵来,杨炯,朱桦.儿童排球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