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彬彬
摘 要:本文以广西农村公共体育供给和需求为研究对象,并以农村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为导向,总结了出现在广西农村地区最为普遍和尖锐的三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矛盾,同时为解决此类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举措。研究农村公共体育供给矛盾问题,对城乡均衡协同发展的实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充分发挥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和娱乐、休闲、社交等精神文化功能。
关键词:广西农村 公共体育服务 供需矛盾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153-02
1 公共体育服务概念
公共体育服务是为满足公众的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各种体育服务和活动的总称。从当前我国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看,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活动、体育组织、体育设施三个方面。
2 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现实意义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短板部分,重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在,是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农村物质经济基础较薄弱,和以农业生活为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农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与城市市民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必须是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所供应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必须是遵循农民群体的生产生活规律和特点,符合当地的本土化要求和民俗民族特色,做到亲民、便民利民,让广大农民收益,充分发挥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和娱乐、休闲、社交等精神文化功能。
3 广西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现状概述
3.1 广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的含义与表现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矛盾,是供给主体提供的体育产品服务与农民实际体育需求之间存在的各种不适应、不匹配及不平衡现象。据调研结果显示现如今,广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表现出的供需矛盾为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供不应求实质为有效供给不足,是广大农村居民因体育需求没有被供给主体了解并且付诸于实践;“供过于求”的实质则是无效供给剩余,导致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严重闲置浪费。
3.2 广西农村居民对体育指导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广西位于祖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国内水、土、热资源配合较好的地区之一,一年四季即可农耕,鲜有农闲时节。目前广西县乡和农村人口为4396.23多万人其中年龄在35~59岁中年人占62.12%, 14.3%为未成年人和老人,强壮劳动力仅占23.5%。因此广大农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较为零碎,农民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大多数人会选择一些较为轻松、休闲,以放松身体、社交娱乐为主的体育项目。占农村人口大多数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普遍选择的健身器材运动(包括双联漫步机、太極柔推器、要背按摩器等),或是以休闲散步作为主要的体育健身项目。随着广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功能多样的体育健身器材几乎覆盖了大大小小的村落,这项惠民工程的搭建不仅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放松身心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不良生活习惯的空间。但是在笔者走访时发现,在漫步机上同侧打秋千、抱着小孩转太极轮、玩着手机蹬健骑机的情形随处可见。这些行为不但无益于健身,反而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部分器材耗损过大,另一些器材则无人问津的情况,因为,村民不懂如何正确使用的这些体育器材,导致其被闲置为“晾衣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仅体现在物质设施,还要配合科学的健身指导,这正是广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所缺失的部分。
3.3 广西农村居民对体育场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春季、农历三月三广西大多数农村都会组织体育赛事,现如今大部分村庄也会每年召开村运动会,其中最深村民欢迎的要数篮球比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广西万村篮球赛,被誉为“中国农民的NBA”,目前已经开展了五届,每一次赛事都是场面火爆,万人空巷,鼎盛时期曾吸20万农民参与比赛,成为广西农村篮球里程碑式的重要一步。在春节时期,在很多村落的篮球比赛中,吸引了不CBA球员的参与,甚至邀请NBA级别的外援,这无不体现了农村居民对篮球的热爱。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为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二张室外乒乓球台”。经过各地村委大力落实,广西农村地区基本已符合上述要求,但是这些球篮球场常年缺少维护,也没有专人打扫卫生,年久失修,损坏情况严重,无法正常使用。而且很多村庄有且只有一个篮球场,经常会被占用晾晒农作物、或是进行广场舞、跳皮筋等运动,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广西农村人均体育面积偏低,体育场地类设施偏少,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现有场地不足的矛盾。
3.4 广西农村居民对体育教育需要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农村体育教育水平落后,体育课堂呈现出“放羊式”的教学现象,从学生到教师一贯认为农耕劳动本身已是体育锻炼,没有必要在进行系统性的体育文化学习和身体运动,体育教育文化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体育文化教育建设需要一定的途径和合理的引导,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据田野调查显示广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平均开课率为85.84%%,但是完全执行区级以上现行统编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学校只有37.91%,这一数据体现的是广西农村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单一化。我们盲目强调了城市文化所体现的时代性对农村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把城市先进的价值取向强加的农村这块刚刚开垦的土壤之上,出现的是不匹配、不适合,难以执行的情况。同时也让农村孩子特有的自由、天性、创造力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逐渐丧失。
4 相关建议
4.1 建立“以民为本”的需求表达机制
对于广西农村地区而言,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务必考虑农民对其的需求及变化,以“农民为本”的需求为导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缺陷,以及农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导致农民群众难以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准确的表达出自身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这要求相关机构不仅要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表达机制,还要对农民群众进行适度的引导。其中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政府机构加强教育宣传力度,使农民逐渐具备现代公民意识,认识到参与表达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减少农民表达的中间环节,缩短需求表达和供给决策中枢系统的距离,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表达的质量,让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减损到最低。只有真正尊重农民意愿和聆听他们的表达,才能实现农民需求满意最大化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最优化的动态平衡。
4.2 加强基础农村全民健身工作宣传和指导,健身硬件软件一手抓
不科学的健身方式以及不合理的利用体育健身器材,不仅不会达到锻炼身体的功效,甚至会损害身体。因此,对于如何指导农民群眾科学合理的利用健身器材进行科学健身,成了各村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对于农村体育健身器材的运用问题,相关机构宣传和普及体育健身器材的使用方式,利用农村广播影响力,让农村民对科学的使用健身器材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再通过农民运动会等群体性的活动进行深入宣传,示范性的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的利用体育健身器材;其次,可以通过推动建立当地的全民健身组织,定期召开体育活动,由此提高农民群众科学健身意识,从而推进科学健身水平;最后,各市县级体育协会组织规模性的体育下乡活动,不仅要将城镇先进的运动健身理念送到各个村落,还可以借此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农村健身指导员,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将科学健身与人文情怀相结合,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形式。
4.3 引入社会资金,科学部署公共体育场地
农村地区体育场地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除了政府的采办之外,拓宽农村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供给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投向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上来,形成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对于现有场地的维护必须出台相关性法规,要求村民必须爱护公共体育场地,对于破坏公共体育场地的行为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组织村民对体育场地定期进行大扫除。同时相关部门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制定科学化的部署与决策,避免一味跟风制定农村居民“看得着,用不上”的“面子工程”。确保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让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公共体育设施健身的便利。
4.4 利用农村优势,建立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种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含了壮乡风情和民族个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灿烂的文化瑰宝。然而在现代体育教育的冲击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成为被忽视的存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从学校体育教育抓起。广西农村传统体育的发展相对于城镇占有明显优势,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大可利用此优势,结合当地实际,选择适合在课堂和学校中展开的少数传统体育项目,如民族健身操、武术、毽球等,形成特色体育课程,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引入学生喜爱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抢花炮、顶竹杠、大象拔河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教学模式。这样一来,不仅化解了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和场地器材较少的问题,利用了当地民族特色资源,同时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吕钶,郑浩.论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8):684-687.
[2] 杨涛,杜志娟,卓磊.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8):14-20.
[3] 徐向荣,刘昀.制约广西“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6):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