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动态分层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8-06-11 06:30吴剑吴巧浓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吴剑 吴巧浓

摘 要:动态分层是在分层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或一个周期的教学后,根据学生水平重新分组,教学方法和目标进行合适的调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分层教学保持一种“动态”的过程。对体育课进行实践和研究,深入剖析实施的过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优化教学的策略,探索其功能和价值,为构建“因材施教”的教学体系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动态分层 体育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146-02

体育课程倡导“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分层教学为学生营造合适的环境,提供更多选择,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通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组学习、分层评价,使学生获得自己发展的最大化。

动态分层就是在分层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或一个周期的教学后,根据学生水平重新分组,教学方法和目标进行合适的调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它是对分层教学的完善和优化,更有效率地解决了“统一要求与适应差异的关系”,使分层教学保持一种“动态”的过程。

经过前期的实践,证实动态分层教学能够建立起不同水平学生进步的阶梯,在认知、运动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成功地到达“最近发展区”。由于动态分层教学还不十分成熟,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本文对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对策和经验。

1 实践效果

以“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体差异性”的思想为指导,精心设计和组织,在体育课堂实施动态分层教学,取得了一些效益。

1.1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分层后,同层次学生差异性很小,从而使教师能够根据学情来准备教案。在讲解时不必面面俱到,更容易发现共性问题,利于集中解决。练习时有利于互帮互学和情感交流,比赛时更有竞争性,促进同层次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技能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纠正不同的错误,给予不同的评价,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1.2 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内在潜能

教学中提出不同的目标和学习要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步大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从而增强了自信心。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成为诸多学生学习的榜样,形成你追我赶之势,激发了学习欲望,实现不断进步。

1.3 优化了评价体系

按照统一的标准评价成绩,会对大部分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提高了学习的内驱力。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学习阶段,实现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结合,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结合,突出个体的相对评价。

1.4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体育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学习,丰富了知识体系。根据不同层次的群体进行备课,运用差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反思,快速提升了自身素质。

2 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体育课开展了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并及时解决,保证其有效实施。

2.1 过分强调层次和等级,教学投入不均衡

分层是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学生技能的差异客观存在,有时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之间产生等级观念。教师更多是关注优良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相对不够。久而久之,两极分化愈加明显,不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

2.2 分层标准单一和狭隘

有些教师以学生的某一次考核或某一项技能作为分层的依据,导致了层级不合理。这是缺乏对分层的认知和理解,对学生发展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学生是成长的个体。以运动水平为主要标准,还因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经历、兴趣、发展潜力等因素。

2.3 教学过程缺乏监控

动态分层教学过程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学生运动水平得到提高,其相应的层级也发生变化。教师有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进步,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没有及时调整层级,造成无效的教学。

3 教学策略探讨

如何把握动态分层教学的主脉络?专家和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就教学要求、实施方法等问题进行研讨。

3.1 动态分层的基本要求

3.1.1 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是分层的主要依据

对某项体育运动教材进行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学情。在一段时间内,运动基础水平决定了发展空间。教育研究表明,水平相近的人共同学习,学习效率更高。以运动技能水平为主要标准,兼顾运动素质、学習能力、兴趣、性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一般而言,将学生分为A、B、C三层,根据实际学情和教学实施条件,可缩减为A、B两层,也可增加为A、B、C、D四层。对层级的命名要合适,例如A层为跃进层,B层为发展层,C层为提高层。取一个响亮悦耳的名字或用代号,但不要出现“好”、“差”之类的词。

3.1.2 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和学生共同磋商。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分层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自我评估,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师生商量最终确定。

3.1.3 保证层次的流动性

教师某次对学生分层后,要强调这样的分层是暂时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个阶段后,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升级或降级。保持动态的分层,才能对学生学习产生激励和促进作用,固态的分层,就是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3.2 实施方法

动态分层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从备课、授课两个方面来探讨具体操作问题。

3.2.1 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应该在编制教案中进行多维度的考虑。

教学目标是“指挥棒”。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面向全体、符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目标体系,包括基本目标和各层次目标以及超出大纲要求的目标。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把每一个学生的培养和发展都纳入其中。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要把教材分层若干层面,把难度划分几个区分度,根据不同层次进行选用。对于基础层的学生,以教材的动作技术为主;对于提高层,可以挖掘教材的深度,但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分层。对教和学的方法要充分考虑,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要有侧重点。具体练习的难度、进度要适时调整,难度是对教学难度的判断,绝不是降低要求,必须以大纲为标准。

3.2.2 授课

教师在安排课的结构、讲解示范、纠错辅导、评价时,要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课的导入教师能够有效地分层提问,设置难度各异的问题,引导和启发有侧重,安排适合的热身活动。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运用,尽量多样化,但要适合不同层次。对于基础层侧重演示法、练习法、纠错法、合作法;对于提高层侧重发现法、探究法、比赛法、讨论法。在安排体能类的内容时,要合理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认真观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适时调控,可再重新分层,科学地增强体能。

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之间交流过少的弊端,也有利于教师穿插“分层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照顾学生的能力差异。同时,利用合作和互帮互学的形式,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激励,形成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纠错和辅导是教学重要的一环,要注意个体辅导和群体辅导相结合。如学生的错误类型一样,就进行集体辅导;如是个别性的错误,就进行个体辅导。中等水平的学生在班级占的比例最大,加强对“中间”学生的辅导。

4 结语

认识差异、尊重差异、尊重学生、培养学生,是动态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教育的理想就是让所有学生都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通过课堂实践,分析备课、实施、反馈各个环节,汲取经验教训,学习并运用到自身教学工作中,将对教师开展动态分层教学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3] 张力为.运动动机研究中的认知研究范式[J].体育科学,1996(5):20-21.

[4] 王宏甲.新教育风暴[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