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形成与发展研究

2018-06-11 06:30何祥海李远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6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何祥海 李远华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产生进行研究,厘清其产生的背景,探究其发展路径,为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广西民族特色之乡的产生得益于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广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和特色民族体育的传承需要;发展路径:申报和管理并重,加强资金管理和扶持力度,重视特色体育之乡体育项目传承人的培养,扩大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培育,促进广西民族特色之乡的大力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特色之乡 形成 发展路徑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c)-0180-05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emergence of the township of Guangxi ethnic sports characteristics, clarifies its background, probes into its development path,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nationality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ship.It is believed that the emergence of Guangxi nationality characteristic Township benefits from the positive promotion of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urgent need of Guangxi'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 of inheriting characteristic national sports; The development path: pay equal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fund management and suppor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heritors of sports items in the township of characteristic sports, exp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ownship with national sport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hip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Guangxi.

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Town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Form; Development path

“十一五”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少数民族事业的方针政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自治区体育局“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繁荣的有关文件精神[2]”,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体育局结合区情,贯彻国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政策,创建符合广西民族体育发展的“国家民族体育示范区”工程,牵头启动了“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品牌项目打造。到2020年,“将建成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作机制顺畅,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发展体系;建成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节庆表演活动等为核心,与旅游、文化、会展等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突显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广西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载体”[3]。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打造国家民族体育示范区以来,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如何形成?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策略进行建设,促进其发展?笔者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期望能够为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1 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形成

1.1 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2016年为加快推进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工作,桂体群[2016]32号文“自治区体育局关于评选广西十大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之乡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在全区开展十大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之乡评选工作。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根据申报和当地民族体育特色,首批17个民族体育特色之乡,6个民族体育传承馆(表1)和20个民族体育项目传承人(表2),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发展和传承。民族体育是国家文化部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体系,在政策上、资金上为文化的保护夯实基础。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门也重视对优秀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保护,还有各地市的非遗科、文化馆、文化站也参与其中。2012年起,广西政府部门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传承工作,基于保护“频临灭绝、岌岌可危”的民族体育文化的目的,广西体育局对广西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乡镇、传承馆、传承人”给予了“名分”,为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孕育奠定的基础。

1.2 广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广西地处西部,经济相对落后,许多地区尚未脱贫,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根据2014年广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17个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比对,其中有南宁市马上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等9个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处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地处偏远,独立自居,自给自足,形成各自地域的民族文化与生活方式,贫穷落后,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建设正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2018年4月18~22日,广西民俗“壮族三月三”假日共接待游客1635.39万人次,旅游总消费126.46亿元。全区利用民俗节日,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吸引游客,发挥各自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形成了一个“大磁场”。据不完全统计,假日期间全区各民族地区共举办了200多项民族体育项目来吸引游客,如广西来宾抢花炮、天峨县六排镇纳洞村蚂拐舞、河池市宜州市北牙瑶族乡的上刀山、下火海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了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旅游经济的发展。所以,合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之乡的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馆的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随着广西“壮族三月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促使全区各地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产品,极大地带动了旅游与多产融合发展。例如,来宾市举办的“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暨体育庙会活动,邀请了体育明星和国内外参赛队伍,趣味性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南宁美丽南方等全区各地的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各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明显增加。在“壯族三月三”活动中,旅游与农业、林业、民族、商务、文化、体育、农垦等行业部门的合作不断深入,产业发展更加融合。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具备“造血功能”。在此基础上,广西政府为了实现在地民众的精准脱贫,寻一条契合民情的经济发展之路,进而把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建设提上日程,通过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建设的平台,利用政府资源和政策优势,把“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建设与体育旅游深度融合,把它打造成为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促进民族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1.3 特色民族体育的传承需要

民族传统体育反映了特定民族地区的人群所传承的、能够反映该民族或该地区人群的生存历史、民风民俗、价值观、审美观、民间信仰等的体育形态。民族传统体育可被视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特定的主体即各民族群众创造开展的、存在于特殊的文化空间和特定的民俗语境中,彰显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体育活动,其发展、演化和传承反映不同时期各民族群众追求身心发展和民族文化延续的需要[4]。传承人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打造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至关因素,是解决传承人断层、民族体育文化消亡的危机,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结晶”。这些“民族结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体现,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资料统计:广西11个世居的少数民族一共有478项传统体育项目,其中壮族体育项目高达194项,如马山加方寸的壮族打扁担、天峨纳洞村的壮族蚂拐舞;瑶族高达87项,如金秀古陈村的瑶族黄泥鼓;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村的侗族抢花炮、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村的侗族舞草龙、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村的苗族拉鼓等。

2 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发展的路径

2.1 申报和管理并重

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在集体劳动的前提下,为使劳动有序进行,获得人们期望的劳动成果,就必须搞好协作,进行组织与协调,组织才能形成一种整体的力量,才能完成独立个人所不能完成的各项活动[5]。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申报文件的下发,各具有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体育局、文体局和相关部门热情高涨,轰轰烈烈搞申报材料,力争能够得到区体育局在政策、资金、物力方面的大力扶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首批公示的17个民族体育特色之乡中发现“德峨县在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建设中人才培养、发展前景、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做的一般,还需加强规划、组织管理、进步发展[6]”。区体育局在颁布建设名单之后,个别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缺少总体布置和统筹监督和管理机制,仅在民俗“三月三”、旅游黄金周、节庆日才引起重视。要制定好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准入条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民族体育特色项目进行申报,依规按时通知落实符合条件的乡镇进行申报;在管理方面,政府部门要经常性检查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健身推进情况,及时整改检查发现的情况,及时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进行有效的审核和复核。具有浓郁地域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的乡镇,要及时收集相关材料、整合本土资源进行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申报;申报成功后,要注重发挥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作用,开展好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活动,真正落实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目的。

2.2 加强资金管理和扶持力度

“为了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安排经费127万元,对首批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给予经费扶持。其中,安排经费85万元扶持17个自治区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每个支持5万元;安排经费30万元扶持6个自治区民族体育传承馆,每个支持5万元;安排12万元扶持自治区民族体育传承人20人,每人支持6000元”[7]。资金是建设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重要保障,资金的注入,促进了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加快建设和发展,为创建“国家民族体育示范区”的工程提供了前提发展条件。据调查和桂体群[2014]63号文发现:资金管理和扶持呈现两个方面现象:一是下拨扶持给民族特色之乡建设的经费为每年每个两万元,这些钱利用在项目活动的开展、场地的改善和器械的添置,相对于需要的资金捉襟见肘,缺口还较大,不能满足建设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需要;二是从下发文件到资金到位历时时间长,进而影响了民族特色体育之乡建设的建设和发展进度。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上,区政府和体育局应加大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建设的人力和物力扶持,在周期上,缩短扶持资金的注入周期。可以适当引用投资企业和赞助商,加快民族特色体育之乡的建设,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形成增长极。同时,依托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真正用到打造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建设上,发挥民族体育特色之乡体育项目本身的“造血”功能,与各种民族节庆日结合起来,进行体育旅游的开发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共赢体系。

2.3 重视特色体育之乡体育项目传承人的培养

传承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打造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至关因素。在急遽变迁的现代社会,现代文化的渗入,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已不能适应少数民族村落民众的诉求,越来越多的年轻剩余劳动力逐渐走出寨子进入大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资源,导致脱离特色体育的文化空间,传承体育文化的意识逐渐减弱。信息的发达、扶贫攻坚效果凸显、交通的便利和对外界的向往,促使村落社会流动更加频繁,留守的人群出现“老龄化、女性化、儿童化”的“三化”现象,在进行民族特色体育活动时,这“三化”人口别无选择、被动的成为民族特色体育活动的主体,缺少了青壮年这一代中坚力量的参与。调查统计发现:首批20个传承人,青年为6人,占30%;中年为12人,占60%;老年2人,占1%。其中个别民族特色之乡,如纳洞村仅有70多岁的向宝业熟悉蚂拐舞的全部内容,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村的抢花炮仅仅有4个传承人,其中有3人已经处于“古稀”的年纪。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的断层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广西民族特色体育之乡建设的强度和进度,务必重视特色体育之乡体育项目传承人的培养,解决传承人断层、民族体育文化消亡的危机。特色体育之乡体育项目传承人的培养途径有:一是从思想上改变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改变人们的思路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更多的年轻人主动留在家乡发展和学业有成归来发展而不是外出务工,使在特定的体育文化空间留住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青壯年);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传承人的关注培养和资金支持,制定扶持机制,促使他们培养更多的合格传承人,通过传授技艺促使年轻人进行文化的传习;三是文化传承人走进学校,在体育课堂传承民族体育项目的技能,使更多的青少年认识和体悟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激发他们进行传习的热情,实现民族体育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四是优化当前文化传承人的年龄结构和增加传承人的人数,完善和施行科学合理的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体育项目传承人的准入、考核评价、退出等机制,在政策、资金、物力等方面支持遴选更多合格的民族特色体育传承人,从而保障体育文化传承人更尽心尽力地去建设民族体育特色之乡。

2.4 扩大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培育

目前,广西首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发展的数量为17个,除了上述民族体育特色之乡之外还尚存许多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散落在广西的乡土民间,特别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需要大量培育,才能开辟新的推进广西脱贫攻坚的另一条路径。当前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数量尚未满足创建国家民族体育示范区和传承民族特色体育文化的需求,需要大量有效发掘,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侗族舞草龙、舞春牛、舞草狮等,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石口村的瑶族抢花炮、羊角舞、师公舞等;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村的苗族斗马、芦笙踩堂、安陲乡的跳芒篙等……上述特色的地域环境优美,民族特色鲜明,亟需进一步的发展培育。如何扩大和增选,是实施前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必须建立可行有效的准入标准:一是政府和体育局“自上而下”的摸底排查,引导更多有民族体育特色资源的乡镇进行申报,在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给予必要的扶持,考核符合标准的乡镇都给予审核和命名,打造自身民族特色品牌;二是重视民族体育特色资源所在地“自下而上”的表达诉求,引导其自身培育和发展;三是建立申报考核管理机制,以“申报审批条件,考察培育机制,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扶持激励与约束长效机制”4 个内容为纵轴,发扬“传、帮、带”精神,打造更多优秀的民族体育特色之乡。

3 结语

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是广西落实国家政策,创建国家民族体育示范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体育文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落实国家政策基础上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建设得到了自治区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推动,是广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特色民族体育的传承需要。要培育好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必须重视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前期申报和后期管理,利用好社会各界的力量多方筹措资金,重视特色体育之乡体育项目传承人的培养保证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之根本,扩大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的培育,建成凸显地方特色,以民俗节日和体育民族传统节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民族传统项目表演等,以旅游、休闲、娱乐等多产业相互促进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体育局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Z/OL].http://www.gxsports.gov.cn/UploadFiles/qzty/2017/6/201706201610041100.pdf.

[2]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体育局关于评选广西十大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之乡的通知[Z/OL].http://www.gxsports.gov.cn/UploadFiles/zwgk/2016/9/201609081824325637.pdf.

[3] 王怀虎.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途径[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4):93-96.

[4] 齐超.割裂与重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反思[J].体育学刊,2016,1(23):18-21.

[5] 季辉.管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6] 蓝建卓.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之乡建设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9):14-17.

[7]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广西资助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及民族体育传承人[EB/OL].http://www.seac.gov.cn/art/2012/8/30/art_5037_164706.html.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
传播学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民族传统体育仪式的文化解读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