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清 陈云
摘 要:十九大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在新时代背景,高校体育教师要将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到“四有教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学生的“指路明灯”;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学生的“德行楷模”;有扎实的学识功底,做“工匠教师”;有博大的仁爱之心,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对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体育教师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a)-0211-02
1 崇高的师德是教师这一职业的题中之意
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下文简称“师德”),“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思想品质[1]。”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也是区别于一般职业的独特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要求便是新时代师德规范的生动凝练。习近平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教师的职业特性“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2]”。
2 高校体育教师师德现状和职业道德规范
2.1 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现状
高校体育教师师德,是高校体育老师以怎样的精神状态、道德风貌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研究。良好的体质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实践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成长状态,高校体育教师的良好师德的重要性可窥一斑。
体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竞赛等形式来履行职责,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技能等任务。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班级多、学生多、资源紧张是常态,烈日、严寒、风霜、雨雪是常客。大多数高校体育老师适应环境,爱岗敬业,师德师风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有违师德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校部分体育教师追求经济效益,对待学校工作“应付”,对学生采取“放养”态度,把主要精力投入社会兼职中。第二,高校有些体育老师言行粗陋,穿戴不整,寻求“独特性”与存在感,置“为人师表”于不顾,败坏了体育教师形象,影响了学生成长。第三,高校一些体育老师缺乏仁爱之心,运用体罚和辱骂的方式促进教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胁。
2.2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为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形象,提高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身心素质,应大力提倡和培养体育教师的师德。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性和高校体育教师的特殊性,师德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
2.2.1 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学生的“指路明灯”
“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2]。”体育教师的“理想信念”应当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第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传道授业解惑”中,“传道”是教师首责。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与体育教师有更为亲近的交流与互动,思想政治教育进体育课堂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高校体育教师要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浸润到大学生心灵中,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2]”。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在课堂上用正能量滋润学生的心灵。
第二,树立“坐稳冷板凳”教书育人的职业理想。体育教师除了高尚、清苦的一般性特点,更是天天汗流浃背、一身疲惫、日晒风吹,更要立矢志从教的理想,树敬业爱生的师德。
2.2.2 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德行楷模”
教师之德行通过言传身教推及学生,而体育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多于其他老师,所以,体育教师的道德水平、处世态度以及气质、性格等会对大学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在新时代的中国,体育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深悟透,形成内心自觉,成为学生“心向往之”的偶像,成为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热爱体育,敬业爱生。毛主席发表《体育之研究》,指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3]。高校体育教师唯有身体力行、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绝不是谋生工具,而是民族复兴的推进器,才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二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互动多,其风尚情操默默熏陶学生的心灵。要求学生必须以自己做到为前提,学生上体育课大汗淋漓,如果体育老师做“甩手掌柜”,就很难达到教育目的。
三是合作包容,共同提高。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多谦让,多开展同行交流活动,通过友谊切磋,提升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发扬合作共赢的体育精神。
2.2.3 有扎实的学识功底,做“工匠型教师”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只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更要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处、战胜自我、懂得付出,培养一批又一批身心健康、志趣高雅的大学生。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曾批判过部分体育老师“多无学识,语言鄙俚,闻者塞耳。所知惟此一技,又未必精,日日相见者,惟此机械之运动而已”[3]的情况,至今仍未根除。在新时代,高校体育老师只有坚持不断充电,掌握新技能、新技术、新方法,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才能教育好现在的90后大学生和即将来临的00后大学生。只有自己努力成为“工匠型”教师,才能引导大学生发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2.2.4 有广博的仁爱之心,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习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2]。”
“有教无类”、“爱无差等”正是教师的仁爱之心的具体体现,由于学生的禀赋各异,老师很难不产生偏爱。每个学生在体育上的能力不一样,有的学生用尽全力也无法赶上有体育天赋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体育老师的重点不是关注和培养有天赋的学生,而是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实现对自我的突破。不仅要在上课纪律、动作要求、练习方法、保护措施上对学生严格要求,还要利用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思想德行易显露的特点,及时教育引领,引导学生做品行正直的人。
3 结语
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与发展要继承传统,更要与时俱进,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从而解决发展路上的新问题。针对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是研究体育教师师德是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客观需要,是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的責任。每个体育教师都要不断提升自我职业道德水平,开展相应的研究。
二是各大高校的体育院系、教学部门应该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尤其是职业道德(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提升其立德树人的能力。
三是各高校应制定体育教师的具体职业道德规范和考核体系,因地制宜、因岗而异地开展师德师风评价工作。
四是树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开展“我最喜爱的体育老师”等评选活动,对职业道德方面做得出色的优秀体育教师给予通报表彰和事迹宣传,使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演平.师德新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10-13.
[2]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淡时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9/10/content_2747765.htm.
[3]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