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 邵山 徐笑平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逐渐的下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篮协提出开展“校园篮球”的活动,并强调“坚持体教结合,大力发展校园篮球”的号召。本文通过教学实验对比使用游戏教学法法和不使用游戏教学法对初中学生参与校园篮球课外训练动机的影响,尝试在运动情境中确定游戏教学法效果,为广大体育教师选择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提供课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校园篮球 课外训练 参与动机 游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c)-0134-02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游戏教学法的探讨,找出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篮球项目中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有关专家建议对游戏教学法进行综合整理分析,为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校园篮球课程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沈阳市第六十九中学40名的在校男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2~14岁之间,鉴于教学实验的严谨性和篮球课的特殊性,本次教学实验选取的研究对象全部为男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进行研究的初期,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各种相关资料。大致都是有关学生在校园篮球运动中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训练方法等书籍,并对内容进行整理,对写论文的过程中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1.2.2 实验法
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等组前后测的实验方法。随机找了40个男生,他们是沈阳第六十九中学的学生,他们都喜欢篮球课外训练。我们首先将他们分成两组,每组20名同学。第一组作为我们的实验组,都要编号;第二组作为我们实验中的参考,也都要进行编号。第一组我们使用游戏进行我们课程的讲授,第二组我们直接进行讲授。训练的时间是每次一个半小时,一组两到三次。在试验开始前进行一次调查,等实验结束以后,再次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比对,寻找两种方案对学生的影响,从而为证明我们的猜测寻找有利证据。
1.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对回收到的问卷数据运用Excel2007进行数据统计,我们最后会选择α系数检验法进行最后结果的判定,也就似乎差异性是否显著。在此之前,我们要统计实验前后的内外部动机,还有无动机的相关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再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加上协方差分析、配对样本检验等验证方法来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使用游戏教学法和不使用游戏教学法实验前运动动机类型比较
我们用T检验方法对两种教学类型进行分析,从而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不采用这种方法和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试验开始之前的结果比较,如表1所示。
表1中明显,看到F的值为11.182,这是针对内部动机的实验结果,而且P值为0.002,直接表明方差并不一样,也就是说采用了这种方法教学的学生(M=4.483,SD=0.532)在内部动机上的成绩远远小于没有用这种方法的学生T=2.311,P<0.05;,对于外部动机而言,使用游戏教学法的被试(M=4.133, SD=0.761)相对于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学习的学生而言在外部动机上基本保持一致,T=1.574,p=1.125;相对于没有动机的来说,采用这种教学的同学(M=1.488,SD=0.455)和不采用这种方法的同学(M=1.778,SD=0.981)在无动机没有差异,T=1.241,P=0.225。
2.2 使用游戏教学法和不使用游戏教学法实验后运动动机类型比较
本次实验采用等组配对比较,最后的结果使用独立T检验进行相关性差异分析,得出最终结果如图所示。
通过表2得出,对于内部动机而言,使用游戏教学法的被试(M=4.908,SD=0.191),在内部动机的成绩远远高于没有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学生;而对于外部动机来说,接受了该教学方法的学生的外部动机的成绩更加高(M=4.838,SD=0.267),没有接受该教学方法的學生成绩为(M=4.075,SD=0.597),T=-5.213,P=0.000<0.001;对于无动机而言,使用游戏教学法的被试(M=1.050,SD=0.102)在没有动机的成绩偏低,没有使用的学生的得分为(M=2.138,SD=0.948),T=5.103,P=0.000<0.001。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以上的研究调查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学生通过游戏教学产生的运动动机水平要比普通的教学法的学生运动动机水平要高。
(2)游戏教学法对于学生参与户外运动课程的有浓厚的兴趣。能够使学生乐于主动地去参加运动课程,在这个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在何种特殊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
3.2 建议
(1)在课堂上老师要注重教学的方法适当的多学生进行鼓励,并且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来使课堂更加的活跃,引起学生在课堂中能能够积极地参与,提高锻炼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动机。
(2)在刚开始接触运动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更应该受到鼓励,激发他们对于运动的兴趣在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进行奖励。对于表现差的,也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帮助学生能够提高篮球技能,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体会篮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马思远.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 李相如.中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6(6):16-27.
[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黄希庭.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 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张力为,任为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谭长青,卢晓鹏.中小学体育业余训练选材现状的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2(6):64-74.
[9] 毛志雄,张力为. 锻炼动机研究综述[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⑵:20.
[10] 恽广岚.动机研究的新进展:自我决定理论[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⑶:38-41.
[11] 黄希庭,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 张彬华. 需要层次理论在高职学院教师管理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
[13]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