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海 薛天庆 陈忠菊
摘 要:生命是教育的原点,而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影响着中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在于运动,体育教学却又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平台,本研究通过探究小学体育渗透生命教育的价值,得出生命教育有助于中学体育教学回归本源,可以进一步使学生正确的理解生命,敬爱和尊重生命,从而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服务。
关键词:生命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b)-0113-02
20世纪90年代来,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患心理疾病的儿童人数徒增,近视眼、肥胖症、豆芽型等儿童群体也日益增大[1]。“人生意义”淡漠,人生境界低俗和浪费生命,自毁,他毁生命的现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大学生基数日益增大,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却呈下滑态势。这一切的根源已经是众多关心教育的人所寻求的,其中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不合理性便成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教育之一——生命教育应是中学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本研究从探析生命教育渗透于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服务于中学体育教学,为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与智力支持。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中心,按照生命的本质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与原则,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启迪精神,呼唤生命,开发潜能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生命教育,可以使人明白何以为生,为何而生,如何更好的为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生命、直面生命是前提;循环于生命的内在规律、唤醒生命意识是保证;达到生命的完美,提升生命是目的[2]。
2 中学体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源于生命存在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和必要条件。中学体育教学作为终身体育的起点,其施教的方法、形式和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中学生对体育的第一印象,而且也将关系一生对体育的看法,也将影响到身心健康。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出发点对教育的一种新的诠释。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而生命力的发展却以正确的认识生命为前提,生命教育就是使中学生科学认识生命的过程,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 中学体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3.1 体育课程内容为渗透生命教育提供条件
体育课程内容经过改革,已不仅仅只包括技术技能的教学,而且也包括营养、健康、疾病预防、避险等,体育课程内容正在完成由“以知识、技术、技能为中心”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变。体育课堂向生活延伸,改变了以往学生单纯的模仿与练习,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会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使学生走出“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走进了主动的自我需要的学习模式。这也更符合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因为这一阶段中学生“性格”的叛逆已经越来越加剧,主动选择的意识逐渐强烈。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理解生命的内涵,从而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并尝试追求生命的真谛。
3.2 体育课程本身特点为渗透生命教育提供保障
体育课程的一些列本身特征也为渗透生命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使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灵活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容易从内心体会和感悟,这些都是生命教育所必须的;体育课程贯穿整个学生生涯,充足的时间为生命教育的系统化和持久化提供可能。由于在不同的年龄段,生命教育施教内容和方式均不同,体育课程中可以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渗透生命教育,追求生命教育实效化;体育竞赛中的一些竞赛规则可以使学生了解自由、权利和义务,接触到奖励与惩罚,失败与成功等,这些都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作了很好的预演与铺垫,也为学生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 中学体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对策
4.1 有针对性的充实和优化教材
针对生命教育优化中学体育课程教材,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章可循,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生命教育。教材的内容要通过社会调查统计,有计划的进行更新,对于社会上、生活中出现的危及中学生生命安全的现象进行及时关注,并科学设计方案编入教材,体现时效性。这样,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身,甚至整个社会才会感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给与重视和有针对性的科学预防,提前教育,防患于未然。体育课程才有可能做到“强身健体”,为身心健康服务。如中学生被性侵现象、走失现象、跳楼现象等,都可以写进教材,使生命教育有的放矢。
4.2 加大宣传,建立安全教育交流平台
教育的本质就是给学习者转达珍惜生命的意识与能力[4]。中学体育育课程中,应宣传安全知识,传授与安全相关的知识,应把生命教育多渠道多方式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时刻从内而外的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如,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交通事故的惨烈,看到科学逃生的睿智表现,看到自然、宇宙的神秘与生命个体的渺小等等,都可以使中学生有所思有所想,从而更好的珍惜生命。
4.3 打造專业的师资队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应在生命教育的知识和素养上提高充实自己,不断加强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结合生活本身研究设计符合中学生身心特征的体育教学内容,并自然的把生命教育渗透其中,才有可能行之有效的被学生接受,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4.4 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学校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主体部分,而家庭是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在亲情下的生命教育更凸显出可持续性,而社会是生命教育的“试金石”和“熔炉”,同时也是生命教育素材的重要来源。生命教育的效果如何,须在社会上去验证,同时,在学校和家庭生命教育不足的情况下,社会上的生命教育将是最好的补充,也是最后的一道屏障。
5 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学生作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中坚力量,担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任。中学生想如“小荷”欲露尖尖角,并在来日亭亭玉立,化莲成藕,必须在中学阶段注重生命教育,通过生命教育,学生才会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找到“自我”,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体育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作为逻辑起点,并为每个生命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性[5]。由于体育教学中所蕴藏的生命性又是生命教育实施的身体基础,所以中学体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意义重大,也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陈冬.生命化教育理念下中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92-94.
[2]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徐福生.体育的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5):83-85.
[4] 王臻鑫.谈生命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3(10):252.
[5] 但艳芳,李新科,陈晴.体育教育:生命教育的本源回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