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李慧
[摘
要] 我国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在文化底蕴上还有所欠缺,直接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进度。班级在高职院校管理体系中是最基础的单元,而班级文化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人格的园地,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学特点,实施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搭建职业训练的平台,并且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实施办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254-01
经济的发展促使各个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职业化班级文化的建设,优化班级管理结构,以校园文化为基础,拓宽学生视野,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创建具有德育特色的职业化班级文化。
一、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历过升学的挫折,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相比,在心理上存在一定挫败感,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在的高职院校感觉低人一等。为了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学校有必要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对高职院校的认知,提升学生的优越感,帮助他们找到自尊与自信,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远大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熟悉并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需要在课外时间进行复习与训练,而开展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职业情境氛围,提供实践与交流的平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增强职业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为人处事、生活管理上都有很多欠缺,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与人疏于交流,尤其面对即将步入社会工作,心理上存在很大惶恐与不安。 二、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与实施办法
(一)引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很成熟的企业特色文化,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提高人的主体地位,提倡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因此,把企业文化引进高职院校班級文化建设中,形成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让学生在校园阶段就能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企业文化形成初步认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有效规范,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自觉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自豪感与归属感。
(二)实施企业管理
教师与辅导员在建设职业化班级文化过程中,按照企业的框架实施企业管理,让学生体会企业文化气息所带来的正能量,体验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与要求,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逐步增强自身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例如,以企业的形式进行班级管理,把班长视为总经理,并实行轮岗管理制度,参考企业的管理方式,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订出具有班级特色的管理制度,并认真监督每一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另外,还可以参考企业的日常工作管理手段,以开晨会的形式对当天的班级管理工作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点评,让学生养成遵守制度公约、积极参与管理的良好职业习惯。
(三)营造企业氛围
在开展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在课堂上营造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氛围,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规范作用。教师在任课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渗入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搭建公平的竞争平台,让学生体验班级之间的有序竞争。学生在模拟企业工作的氛围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专业技能。教师还可以把企业文化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互动。
(四)丰富活动内容
教师与辅导员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计划性的集体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要新颖,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活动主题可以围绕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方面开展,把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内容融入班级文化活动,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精神世界,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逐渐加深对职业岗位的认识,让他们在校有目的地学习,实现职业操守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职业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现在各个行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培养高素养、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积极开展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根据高职学生的个人发展方向,把企业管理理念引入班级管理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班级管理效应。在职业化的管理中,让学生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形成初步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工作做好有效的对接与铺垫。
参考文献:
[1]罗爽.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2013(5).
[2]陈玉杰,王玉霞.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渗透职业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08(8).◎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