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杭玲
[摘
要] 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及创业意向,并从专创融合、校企协同、教学方法、实践平台四方面提出当代大学生创业认知及创业意向提升策略。
[关
键
词] 大学生;创业;创业认知;创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246-02
党的十九大提出“倡导创新文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创业研究,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实践,对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进行,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5份,有效问卷395份,问卷回收率98.75%,数据录入SPSS20进行分析。本次回收的调查问卷性别分布中,男女生分别占总样本数的16.8%和83.2%。在学生年级分布上,大一占58.13%,大二占35.2%,大三占6.67%。样本性别、年级分布均符合该校实际情况。
二、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方向选择
当问及“如何考虑毕业后的方向选择”时,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找工作”的大学生最多,占57.33%;其次是选择“专升本”,占32.27%;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占5.07%,排在第三位。
在关于“父母对自己毕业后的期望”这一问题上,选择“找个好工作”占71.47%,排在首位,远超其他选项。选择“专升本”的有20.53%,排在第二位。选择“创业”的有2.93%,排在第四位。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想法都比较传统,希望子女在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或在学业上继续深造,而大学生自身在毕业后的方向选择上呈现更为多元化的趋势。
(二)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
1.对创业概念的理解
被抽样调查的学生中,49.87%的大学生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可以叫创业,26.93%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指开办一个企业(公司),10.67%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指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12.53%的大学生不清楚创业的概念。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概念有正确的认识,部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比较狭隘。
2.对创业的兴趣
89.87%的大学生表示对创业感兴趣,其中15.2%的大学生很感兴趣,32.8%的大学生比较感兴趣,41.87%的大学生有一点兴趣。而调查结果显示,仅5.07%的大学生把创业作为自己毕业后的选择,而此可见,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但在将创业兴趣导向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方面尚待努力。
3.对创业政策的了解
目前自主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可以获得学校提供的创业资助以及其他一些创业优待政策,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仅1.6%的大学生对此政策很了解,5.07%的大学生比较了解,36.27%的大学生有一点了解,57.07%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可见学院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方面需加强宣传力度。
4.创业的好处
问及自主创业的好处(多选),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学生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73.6%和71.73%。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大多数中国创业者的创业原因所在,并非因为“挣钱多”才创业。选择“能自由支配工作时间”的所占比超过了50%,表明现在的年轻人追求“自我”的个性。
5.怎样看待大学生创业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持支持态度,认为对社会有积极影响,占比70.4%,14.9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风险大,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容易成功,仅0.27%的大学生反对大学生创业。可见,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同时对成功也不盲目乐观。
(三)大学生对创业风险和困难的认知
1.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
问及“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时,被抽样调查的学生中有42.13%认为最大的障碍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其次是“资金缺乏”和“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不足”,分别占比重20.8%、17.6%。社会经验、创业资金和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在考虑自主创业时面临的三大障碍(如下图)。
2.创业方面比较欠缺的素质
问及“在创业上,你认为自身哪些素质比较欠缺”的问题(多选题)时,66.67%的大学生选择了“人际交往能力”,61.6%的大学生选择“市场分析洞察能力”,54.4%的大学生选择“专业知识”,52%的大学生选择“出色的沟通能力”,其他如“组织策划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可见,大学生在创业素质上还有很多欠缺,其中需提升的是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四)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及创业设想
1.参加过的创业类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参加过各类形式的创业相关活动,63.47%的大学生参加过创业讲座,38.93%的大學生听过创业成功者的汇报,22.13%的大学生参加过技能培训,16.27%的大学生参与过创新创业大赛,13.07%的大学生参加了校友导师计划,5.33%的大学生报名徐霞客学院,23.2%的大学生未参与任何创业类活动。学院和系部为大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但除讲座外,其他活动参与度不是很高,仍需加强宣传和引导。
2.创业领域的选择
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上,56.53%的大学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20%的大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大学生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上不会局限于自身专业或盲目追逐热门行业,更多地会从自身兴趣出发,开创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这也符合调查中多数大学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的创业动机。
3.创业行业的选择
在问及“倾向于选择何种行业进行创业”时,被抽样调查的大學生中选择“创意行业”的最多,占33.07%,其次是餐饮行业,占24%。这可能跟样本中会展专业学生最多有关,在会展专业中,创新创意思维是专业必修课程,结合专业背景,学生更倾向于在创意类行业创业。
三、结论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及创业意向。从整体上讲,大学生对“创业”持积极、肯定、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具体表现为:
(一)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认为大学生创业应该得到支持,对社会有积极的意义,但对相关的政策了解很少。大学生最倾向于进行创业的领域是创意行业和餐饮业。
(二)目前大学生创业主要动因不是就业难,也不为了“挣钱多”,而是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
(三)社会关系、初始资金和专业技能不足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在自身需要提升的素质方面,大学生最看重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升。
(四)大学生对创业风险的认识较为客观,对成功也不盲目乐观。表现出即便有风险,自己也能克服的自信心。
四、当代大学生创业认知及创业意向提升策略
(一)专创融合,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的课程体系
高校应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建设,以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个性化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构建专业职业技术教育、通识教育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专项)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体系。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针对学生对创业政策知之甚少的现象,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应将创业政策相关内容更多结合到课程内容中。
(二)校企协同、国际合作,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高校应注重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校内外联合培养机制,推动互利共赢,形成校企联合、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例如,在顶岗实习阶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代替实习,实习期结束,由学生出具营业执照、创业计划书、合同、盈利证明等相关材料,给予相应实习考核。学校及系部应积极鼓励学生在校创业,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并为学生创业充分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三)优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强,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完全适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采取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模拟与仿真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变“教学”为“导学”,变“灌输”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鼓励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掌握最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建立健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实训室、工作室等良好的教育实践平台,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课余时间也可到实训区进行体验,提高创新创业职业能力。另外,在育人过程中结合社会资本,充分运用优秀校友这一宝贵资源,发挥校友力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走访企业、社会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视野,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能力得到较大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10). [2]周石,吴映雪.多方营造大学生创业良好氛围[N].中国教育报,2013-01-07. [3]简丹丹,段锦云,朱月龙.创业意向的构思测量、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62-169.◎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