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学校体育发展的比较研究

2018-06-11 06:30山田明许风坤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中日体育事业

山田明 许风坤

摘 要:21世纪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国的竞技体育能力和强大的综合国力。相较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国的学校体育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学校作为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人才摇篮,对国家体育实力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为了推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和改善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能力和教学水平。本文着重研究了中日两国体育发展的现状以及中日两国各级学校体育发展的对比,旨在保证两国体育共同进步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日本体育发展较为先进的地方,以促进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日 学校体育发展 体育教育教学 体育事业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b)-0069-02

1 中日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比较分析

1.1 日本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2014年,日本文部省修订了《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保健体育篇》,规定小学生体育课保证每周平均3课时,每学年必须达到90课时,在6年间最少要达到540课时。中学生体育课保证标准总授课数至少为105课时,3年间最少要达到315课时。在中学体育课的课时安排上,规定体育领域的授课时数为267课时,保健领域48课时左右,体育理论课各学年必须安排3课时以上。除此之外,在课程内容方面,除了将武道和舞蹈规定为必修科目外,中学生可以根据兴趣与自身情况自主选课。

1.2 中国体育课的开课率及周课时分布情况

中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第2章第7条规定:“学校必须根据教育部要求开设体育必修课。”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一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规定,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二年级之前每周至少2课时,每学年至少64课时;从三年级开始每周至少3课时,每学年至少96课时。中学体育课保证每周2课时,每学年不少于64课时。

在课程内容方面,将体育与健康课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而设计的体育课程。另外,根据体育课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与教学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内容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在小学二年级以前,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比率为7∶3。从三年级开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比率为6∶4。中学时,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各占50%。

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对课程设置方面的差异,发现中国在课程设置上虽然明确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规定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比率,但是对于具体的课时计划并没有做明确规定,因此,在新大纲的具体操作层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比日本在课程设计方面的规定,发现学生从中学开始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想要学习的体育技术课程,没有严格地要求课程所占比率,至于具体的实施方法,日本各级学校是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自主调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在感受运动带来快乐的同时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并且了解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

2 新世纪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

2.1 新世纪日本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研究

(1)日本根据文部省有关报告书中的规定,对各级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改动调整,明确了体育改革的目标。

(2)日本自二战结束后就一直推行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教育政策,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养成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这对于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3)体育改革加强了学校体育部的建设,比如鼓励学校组织校内田径运动会、校内或校际的球类比赛,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其他体育活动竞赛。丰富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有利于学校之间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提高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路研究

(1)在优化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优先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各级学校重点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安全第一,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教学。而且各级学校为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实施的体育改革是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训练负荷。

(2)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遵循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原则。由于体育学科属于综合类学科,涉及运动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各个学科,在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因此,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体育课的设计需要注意发挥体育学习在培养健全人格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3)在优化教学模式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加入教学评价环节。教学评价环节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馈来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学评价环节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心理,主动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这对于实现体育教学的人性化是十分重要的。

3 结论与建议

(1)中国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指定的,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同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旨在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基于中国现阶段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针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健康第一”的口号。而日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从青少年的自身兴趣与体质情况出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學生自身对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熟练度的目的,为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奠定了基础。

(2)造成中日两国学校体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差异主要是由社会背景、文化形态、教育体制、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引起的,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暂时滞后于日本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中国从实际出发,借鉴日本在学校体育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中国学校体育改革。

(3)中国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状况与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促使我们不断地针对体育改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除了向日本学习之外,也可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学校体育方面的优秀经验。

参考文献

[1] 今関豊一.日中の学習指導要領と中国の体育教学大綱の比較[J].日本体育学会大会予稿集, 2011(62):253.

[2]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课程计划卷)[M].北京:人民教育版社,2001:326.

[3] 陈玉玲.史琦兰.中日学校体育之比较[J].兰州大学报,2001(29):69-70.

[4] 文部省.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保健体育编[M].东山书房, 2013.

猜你喜欢
中日体育事业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创新发展研究
师范院校体育院系服务地方体育事业的研究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中日影视文化博弈观
中日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对比研究
中日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特征的比较
中日动漫对比下探析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空间
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对体育事业的积极作用
浅谈档案在体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