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笛
[摘
要] 传统的数字视频制作课程都是以教师理论讲授加学生课堂练习为主,教师讲解理论,学生围绕着某个知识点进行单一案例的练习。以微视频《行走南京》拍摄制作为例,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这样做的真正意义在于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了解整个工作流程。
[关
键
词] 项目式教学;数字视频制作;行走南京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206-01
数字视频制作课程是一门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专业课程,作为培養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数字视频制作课程都是以教师理论讲授加学生课堂练习为主,教师讲解理论,学生围绕着某个知识点进行单一的案例的练习,这样的授课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具系统性,从而无法了解数字视频制作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个环节在工作流中的具体要求和作用,最终导致学生无法适应企业需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整个微视频制作流程导入课程,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将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教师为学生提供实时指导,针对学生作业实施全方位的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了解整个工作流程。
具体实施——以微视频《行走南京》为例,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设计、准备、实施、交流与评价。
一、设计
根据学生的前导课程内容和已掌握的技能,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我们确定了以《行走南京》为主题的课程内容。该片以行走为线索,以第一视角勾勒出南京老城区的整体风貌。项目所涉及的专业技能主要涵盖剪辑、配音、片头片尾制作以及字幕制作等。本课程以真实项目为主导,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整合所学知识,构建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准备
在项目准备阶段,教师让学生了解整个课程的安排以及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
项目导入,将企业已经拍摄完成的前期素材展示给学生,并且告知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按照剧本和场记单完成影片的剪辑、片头片尾的制作、配音、字幕以及最后成片的输出,该任务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真正的商业项目,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准备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组建团队,一个团队是否默契直接导致成片质量的好坏。分组过程中,由教师挑选班级中综合能力较强的几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建自己的团队,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能力均等的目的。
分组讨论,分析制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教师根据各组的讨论结果,对学生的所需技能进行评估,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讲解,为接下来的制作打好基础。
三、实施
首先各小组要明确分工,制订工作计划。各成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这个阶段教师以部门主管的身份出现,起到协调以及帮助的作用。此时学生已成为整个工作流中的一名员工,各司其职。
该阶段教师具有多重角色,起到了引导、监督、帮助等诸多作用。首先是引导,该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搜集关于老南京衣食住行的种种背景资料;其次是监督,教师关注各组进度,以保证按时完成任务;最后是帮助,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出解决方案的思路供学生参考,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只能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解决方案由学生自己制订,这样才能够真正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该阶段学生所担当的唯一角色就是企业员工,根据各自分工,完成整个影片的制作。
以上三个环节完成时间大约是50课时,此阶段,学生在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把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不断的整合,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度也不断提高,通过不懈的努力,影片逐渐成型,最后影片制作完成,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达到了预期的所谓“峰值”。
四、交流与评价
该环节主要是视频作品的展示、评价和总结。在这个阶段里评价者不单单为教师和学生,同时邀请企业人员和普通观众为“裁判员”,听取多方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首先,作品展示。该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阐述制作方案,同时描述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其次,评价。在这个环节中由各组组长、教师、企业人员以及普通观众对影片做出评价,过程中明确评价标准,该标准不能简单地从最终成片效果来评判,更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要通过各组所描述的制作过程,对其在制作过程中的各种能力作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总结,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点评不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还要包含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评价。教师总结整个课程中各团队取得的成绩,对优秀作品给予适当的肯定,对稍有且缺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才能促进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惠.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东北大学,2006.
[2]耿永华.论“从做中学”的实践品性[D].苏州大学,2008
[3]石平.基于互助式教学的高职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0.
[4]何景斌.如何打造一流的项目管理团队[J].科技资讯,2011(27).◎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