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龙 吴敏
[摘
要]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缺乏是广西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为了补充师资,广西提出了“两年制全科”小学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模式。经过4年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的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缺乏的核心问题。对在此模式下培养的这些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状况的了解,有利于促进广西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
键
词] 两年制小学教育;全科定向生;广西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217-01
一、研究背景
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处西南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东盟中心的地理位置,边疆民族的政治地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因地理环境多山丘等因素,偏远贫困地区连片,教育发展滞后。
为了解决广西偏远农村贫困地区因师资缺乏导致的教育落后现象,广西于2013年推出两年制小学教育农村全科师范生培养计划,通过志愿报名、志愿投身农村小学教育、国家免费培养、助学补贴等方式吸引了一批高中毕业的学子。然而学制时间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加上我国现有的教师上岗持证的资格考试制度,使整个培养模式如同培训模式一般,学生学业紧张。学生是否学有所长,是否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二、研究方法
采用开放式问卷,对已经毕业工作三届的两年制小学教育定向生进行调查,主要侧重于他们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和他们在高校单位培养时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将来规划。通过了解其中原因,进而调整高校培养单位的方式方法,促进师范教育的长效发展,服务地方的良好效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梦想”塑造得太美好,“现实”巴掌打得太响亮
调查发现,很多培养单位根据学制和学时,采用了“下得去,用得上”的培养模式,意即学生能够毕业后投身到农村小学教育中,这也是针对农村留不住教师的核心问题而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才是侧重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教学能力。而作为教师的学科素养、学科基础则成为该培养模式的牺牲品。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都认为现实离学校培养时传递给他们的知识技能与理想差距太大。收入、待遇、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等各方面均有差距,梦想中的假期成了加班做材料时间,梦想中的儿童却成了问题多多的学生,梦想中的工作环境成了现代教学设备缺乏、学生家长不理解、领导不关心不支持。也有部分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农村教育环境,对现实持比较接受的态度。
(二)缺少理论知识之“心”,技能之“腿”就是瘸子
调查现在最突出的困惑,通过词频分析发现,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条目排在最前列,其次是教师发展,诸如教学技能提升、家长沟通、知识学习等。调查结果再一次说明技能并不是合格教师的全部,能教不代表会教,会教不代表教得好,教得好不代表技能好。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储备,对教师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理论是技能的基本依据,也是技能转化的基础,教学方式方法千千万万,但教育教学理论却是唯一的。
形式化、模式化的教学技能训练并不能解决现实复杂环境中的所有问题,因而,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储备,过分强调教学技能训练,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无所适从。究其根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教学技能并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相反,本源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却能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中转化成适应当前环境的新式教学技能。
(三)后期培训与教师困惑“貌合神离”
针对小学教师开展的多批国培、区培项目,旨在提高小学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技能。这些新入职的两年制学生也成为这些培训项目的主要对象。但是由于项目调研不充分,培训主题内容同小学教师渴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过分脱节,缺乏实际操作性,针对性不强。调查词频统计显示,被调查者提出了对继续学习的高期望,但更关注的是教育理念而不是教学技能的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
对涉及农村基础教育的这些定向师范生,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健康發展,他们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潜在的教育发展重要因素。结合农村基础教育实际,从农村两年制全科小学教育定向师范生的实际困难出发,制订相应的培训,加强对他们的后期再培养,有利于广西农村基础教育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运佳,黄洁婷.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问卷调查的视角[J].高教论坛,2015(11).
[2]刘昆,宋潇潇.广西:5年将有5000名“全科教师”上岗[N].光明日报,2013-06.
[3]王国蕴.广西两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之管见[J].教育观察,2017(6).◎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