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 赵燕 孙立鹏 王姣
[摘 要] 以武昌首义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介绍通过课程达成度评价的结果促进课程体系构建和改革的过程,并对“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进行实践,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方法和途径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 OBE模式;达成度评价;课程体系;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76-02
成果导向教育(简称OBE)自创立以来,受到世界各地教育系统的追捧,我国成果导向教育也已完成了从对其教育理念的探索到工程教育认证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已获得大众认可。成果导向教育中的“成果”,不是传统教育中学生获得的分数,而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成长。2016年,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加快了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与国家接轨的步伐。工程教育认证对毕业生毕业能力提出了的12条通用标准,对毕业生的工程能力、职业道德修养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武昌首义学院于2016年开始了OBE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工作,遵循OBE产出导向理念,紧扣新工科背景下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對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研究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即“产出”是什么、如何获得和评价“产出”。必须指出的是,对于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学校,对各自的“产出”定义有很大区别。对地方民办高校而言,要关注的问题是: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产出)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依次细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关联矩阵,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一、完成课程达成度结果计算,确定持续改进方向
机电专业对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提出的12条毕业要求,完成了2011级和2013级两届学生的达成度评价,根据课程达成度结果汇总得到专业12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具体数据情况如下。
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届学生的达成度分析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由于学校在2011级和2013级进行了培养计划的修订,因此课程体系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数据存在波动情况。数据显示,2011级与2013级中毕业要求3及毕业要求6均未达到0.7,且2013级毕业要求3和毕业要求6在专业达成度合格线0.65附近,达成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
2013级毕业要求3的四个分指标点达成度分别为0.76、0.70、0.66和0.78。毕业要求3为工程问题分析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基于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毕业要求3中3.3项二级指标点表现最差,达成情况为0.66,因此专业在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进行条件假设、模型构建和知识表达部分存在问题。
2013级毕业要求6为现代工程方法与手段应用,使用现代设计、测试、制造和仿真分析等软硬件工具,解决复杂机械工程系统问题,并理解其局限性。三个指标点的达成度分别为0.76、0.79和0.65。可以看出毕业要求6中2013级二级指标点表现最差,达成情况为0.65,因此专业在培养学生应用现在测控及信息技术解决机械工程问题部分存在问题。
从整体达成度结果来看,2013级达成度中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6均存在问题,其中毕业要求1体现专业基础理论部分,毕业要求3体现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部分,毕业要求6体现利用现代工具手段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从毕业要求1到6是学生知识能力问题累积的过程,因此,本专业后续的课程体系部分应针对基础知识部分达成较差情况进行改进,同时应提升学生对控制类、信息类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根据达成度评价结果,调整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是后续完成OBE工作的基础,是全面开展OBE模式改革体系中的顶层设计部分。因此,根据前期存在的问题,机电专业对本专业OBE工作顶层设计进行了调整及持续改进工作。
依据专业认证要求,学生毕业5年的成就可综合反映专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因此,本专业根据专业情况,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确定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的培养分目标为:
(1)数学、外语、物理及计算机基础理论扎实,全面掌握机械学科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适应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行业的专业人才;
(2)独立工作能力得以提升,能独立解决本专业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达到工程师同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成为单位或部门的中坚力量和技术业务骨干;
(3)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业界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在团队管理工作中担任骨干角色;
(4)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进入更高人才培养层次,在高校、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工作;
(5)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梳理,使得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切合学生需求及行业要求,5年后培养目标更突显了专业培养的实质效果,符合OBE工作要求。
三、根据达成度结果,调整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
根据前期达成度评价结果,本专业学生在专业理论基础方面,利用理论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方面及应用测控技术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本专业针对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持续改进工作。
(一)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善教学效果
机电专业教师根据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尝试。
(1)针对机械基础课程群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上的问题,调整机械基础课程群,整合课程内容,促进课程内容的融合与交叉,拟通过建立“工程案例库”实现机械基础课程的全面改革。
(2)针对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分依赖教材,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导致理论课程达成情况较差的问题,专业的余帆教师申报了教研课题“吸引式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探索研究”,课题探讨采用国外先进工程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理论课程学习能力,改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3)针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理论性、概念性较强,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在教学环节中增设市场调研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中材料的需要,购买相关材料,完成材料性能分析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材料学课程的积极性。
(4)针对专业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且应用现代方法及手段能力较弱的问题,积极尝试课程内容的调整,其中,机械原理课程中增设自主设计环节,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简单四杆机构,完成机构的仿真及实物制作,掌握机构结构分析的理论内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环节增加分组合作,Matlab软件分析及三维结构设计环节,提升学生对机构分析设计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内容。材料力学课程中,增加Matlab软件分析环节,将原有的抽象理论分析通过软件结果展现,提高学生力学分析能力。
(二)调整课程体系,增加专业控制类课程学时
原有的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均着重强调机械类基础课程,控制类信息类课程学时较少,根据本次达成度结果可以看出,控制类课程的达成存在问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控制的部分不可或缺,因此在新版培养计划修订中,着重调整了这部分课程及内容。在新版培养计划中,增加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学时,由原来的48学时增至56学时,将液压传动课程调整为液压与气压传动,课时由40调整为56学时。新版培养计划中拟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由原来的选修课程调整为专业核心课程。
机电专业通过1年3个月对OBE工作的探索,完成了两届学生完整的达成度评价,并对在校学生的课程达成情况进行了持续改进工作,形成了一套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达成度评价体系,建立了符合专业认证评价标准的工作流程及完整工作文件,将OBE工作理念深入到日常本科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人人参与,全面实施的良好工作方向。
四、总结
OBE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产出为教育导向,这种新的理念能够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的需求更加一致,应当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接下来改革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32-39.
[2]王明海.成果导向教育的高职课程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5):68-72.
[3]王金旭,朱正伟,李茂国.成果导向:从认证理念到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7(6):77-82.
[4]王伟芳.学习成果导向的多维协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5):74-77.
[5]顾佩华,胡文华,林鹏,等.基于“学習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6]丁晓红,李郝林,钱炜.基于成果导向的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19-144.
[7]彭苏萍,朱亚旭,樊金璐,等.基于成果导向和课程地图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以采矿工程专业为例[J].煤炭经济研究,2017(2):28-32.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