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溧 陈园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供应链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供应链不协调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如何解决供应链不协调现象是现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本文通过列举具体的不协调现象,并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以及全球信息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寻求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变得极其重要,也就是说,供应链管理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竞争的胜负。供应链有效协调是指在供应链的决策与计划系统中,产生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协调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计划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对库存目标,生产目标,服务目标,财务目标,市场目标进行调控,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二、供应链有效协调的意义
(一)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
供应链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一条信息链,资金链,物流链,同时供应链也是一条增值链。而供应链协调便如同链条的润滑剂,加快了供应链的运行速度,更加符合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节奏。
(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目前的经济市场适用优胜劣汰的原则,而供应链在宏观与微观的协调进一步加强了企業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蓬勃发展,让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提高客户满意程度
供应链的有效协调宛如为供应链注入新鲜血液,让之焕发生机,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和期望能够通过供应链有效并及时逆向传达到制造商手中,顾客的满意程度便会随之提高,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增长。
三、供应链运行中的不协调现象
(一)牛鞭效应:当处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依靠其下游企业,需求信息确定其最终的生产及销售方案时,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流沿着供应链逆向传递且被逐级放大,最终导致需求信息越来越大。
(二)双重边际效应: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整个产业链条经历两次加价,企业利益最大化与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相违背,最终导致渠道冲突。
(三)曲棍球棒效应:即为企业在一个固定的周期,前期销量很低,后期销量突然暴增,并且这种现象周而复始,最终导致订单分布不均,库存增加,资源装置与紧张并存。
(四)物料齐套比率差的现象:基于分布式的供应商为了满足制造商的要求,各自将原材料及零部件送达制造商手中,往往会导致供应商投资巨大,后期成本增加,最终使得供需双方矛盾紧张,供应商各自为政而导致原材料紧缺的现象。
四、供应链不协调的解决办法
(一)从宏观角度解决供应链不协调的问题
1.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在全球信息一体化的今日,为了解决跨国际,跨企业,跨单位获取数据的延迟和查询数据的障碍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企业之间的相互猜忌,健全信息机制的脚步刻不容缓。牛鞭效应是供应链运营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企业可以通过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来解决或避免需求变异放大的影响。
2.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术业有专攻,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提高供应链效率,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各企业之间在一段时间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作关系。加强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就是解决双重边际效应的根本性办法。。
3.集中控制供应链,无论供应链中流通的环节再多,过程在复杂,供应链的决策者只有一个,即核心企业,因此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即为核心企业的最优决策。因此,我们要集中控制供应链,以解决.曲棍球棒效应,寻求最优解。
4.供应链契约,其本质是一种协调机制,通过改变供应链的协调结构可以实现稳定,高效的供需关系,实现利益共享,达到最优解,即使供应链未达到最好的协调,也存在帕累托最优解,物料齐套比率差是生产企业常出现的问题,改善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提高与供应商的协同能力是解决物料齐套比率差的重要措施。
(二)从微观角度解决供应链不协调的问题
企业内部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是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如何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第一步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界定好各部门之间的接口界面,调节好各部门职能。一旦某个项目出现问题,能够快速找到该项目负责人,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第二步增加部门之间沟通途径,使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更为方便,快速,提高部门沟通效率。
第三步鼓励企业中各节点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适当引入竞争,增强部门能动性。
第四步需要分清问题的主次,先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再解决次要问题,当主要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次要问题便会春风吹又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有效协调能够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减少企业冲突,达到”双赢”的目标,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解决供应链有效协调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供应链有效协调的问题展开了思考,阐述了当今社会常出现的不协调现象,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决了供应链的不协调问题,并列举出供应链有效协调的意义。希望能为推动供应链的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作者单位为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本项目受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指导老师):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