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珠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田县的现代服务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第三产业欠缺的问题,还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为大田县的税收贡献了巨大力量。虽然大田县的现代服务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因为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过大,服务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服务行业运行不规范等原因。
一、大田县县情介绍
大田县,别称“岩城”,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设县始于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距今已有480多年历史。全县土地面积2294平方公里,辖6个乡、12个镇,266个行政村和8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县情特点总体概括起来为“六区”:一是典型山区,二是高山茶区,三是闽中矿区,四是文化名区:孝道、土堡、戏曲等地方文化兼容并蓄,是“二十四孝”编撰者郭居敬出生地、肉身菩萨“章公六全”祖师故里,板灯龙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土堡群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是中央苏区:1929年初,建立中共大田特支;1930年1月,被列为“全国苏维埃区域”,是福建省最早的苏维埃县份之一;2013年7月,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六是生态游区:“山、水、泉、茶、堡、台”等旅游资源各具特色,拥有“大仙峰·茶美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方天山”之称的象山、“福建土楼之母”之称的明清土堡,春可采茶、夏可避署、秋可观堡、冬可泡泉,是闽南沿海大都市休闲、养生、度假的“后花园”。
二、大田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实力稳步提升。
2015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7.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44.2%,年均增长9.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2%,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重点服务业企业116家,营业收入43.9亿元,纳税1.765亿元,从业人员15062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70亿元,年均增长15.0%。
(二)行业结构更加优化。
商贸流通业繁荣发展,城乡商贸市场、仓储物流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国美、苏宁、新华都等大型超市、连锁企业纷纷入驻,物流行业逐步从生产、商贸企业中剥离;休闲旅游业稳步发展,乡村民宿旅游逐步兴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纵深推进,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均按12%以上的速度增长;新兴业态悄然兴起,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行业呈现较快增长趋势,成功引进了全国最大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赶街网”,荣获“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称号。
(三)投入力度逐步加大。
“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实施第三产业重点项目136个,完成投资181.54亿元,第三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96亿元,年均增长41.8%,其中2015年完成77.68亿元,是2010年的4.0倍,比上年增长33.5%。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城市“四大板块”建设深入推进,时代广场、文化广场、凤翔商贸中心、长隆物流、中国高山茶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创业创新产业园等服务业功能载体加快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公共管理等领域投入不断加大。
(四)效益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5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8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65.8%,比2010年增加0.62万人,逐渐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稳步提升,2015年全县服务业地税收入2.56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26.5%,比2010年提高7.3个百分点,成为地方扩大税源、增加税收的重要渠道。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工作,组建第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门编制、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县第三产业发展办公室,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第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货物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第三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大田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田县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偏慢,比重不高。纵向来看,大田县服务业总体呈增长态势,但是增长速度不高,2012年、2013年增速均低于9%,占GDP比重仅2015年高于30%;从横向看,2015年我县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0.2%,低于全省41.0%、全市34.2%的平均水平。二是行业发展层次有待提高。大田县第三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批零贸易、交通运输、餐饮服务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且趋于饱和,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不大,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第三产业企业规模偏小。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仅69家,大企业、龙头企业不多,缺乏品牌、特色支撑,市场对地方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有限。三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十二五”以来,大田县固定资产投资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入相对不足,缺乏大项目支撑,2015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3.9%,低于三明市50.3%的平均水平;城区“四大板块”建设尚处在开发阶段,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服务业平台建设,缺乏大型服务业聚集区和有引领作用的专业市场;服务业人才层次偏低,主要集中在商贸、物流等传统行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務业人才严重不足;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较为有限。
四、大田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
(一)争创省级示范区,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省发改委、财政厅制定出台《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号),自2016-2018年每年新增引导资金2亿元,对列入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每个补助最高达500万元,重点支持服务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业态创新。大田县将重点抓好电子商务产业园暨双创基地、高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长隆物流集散中心等集聚区,加强向上沟通对接,争创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二)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为大力推动“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发挥产业带动作用,省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的通知》(闽发改数字[2016]474号),按照“一县一产业”、“一县一产品”的原则,每年(2016-2018年)选择一批县(市、区)开展试点。我局将与省政府投资评审中心对接合作,修改完善《大田县“互联网+高山茶”产业链条化试点实施方案》,争取列入省级试点县。大田县继续与省发改委沟通对接,积极申报我县VR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试点县,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快推进县双创产业暨电子商务产业园、县公共就业创业中心及双创基地等服务业载体建设,积极申报国家专项建设资金扶持。
(三)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努力补齐服务业短板。
一是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抓好市场体系、特色街区和菜篮子工程等建设,重点推进商贸中心(佳龙)市场改造、福塘综合市场建设,着力做好时代广场招商工作;完善大田美食城、石牌骨头肉一条街、古银币交易市场等特色街区的公共配套设施;抓好45个县级可调控副食品基地建设。扶持农村物流、甩挂运输、冷链物流发展,重点抓好俊辉农产品冷链仓储等项目。二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主动适应“互联网+”新常态,抓好电商产业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双创产业园、吴山高山茶双创基地等项目;加快赶街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建设,打造“全国赶街农村电商明星县”。加速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老年公寓等项目,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推动闽中戏曲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七个中心”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新格局。三是拓展生态休闲旅游业。按照国级4A级景区标准,提升中国(大田)高山生态茶休闲旅游开发项目;完善灵动济阳、马力小镇等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创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推动龙创“生态谷”农业休闲旅游开发、世外桃源·沃沃亲子教育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打响“仙峰古堡·茶香大田”旅游品牌,重点推进内洋、蓝玉、东坂、济阳等民宿旅游试点工作,打造闽中民居民宿体验中心。
五、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大田县居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广大居民也越来越需要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种利好的社会环境下,有助于促进大田县现代服务业的不断發展。巨大的市场空间,积极的政府政策以及自身的不断完善提高,能够让现代服务企业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向更高水平迈进,促进企业自身持续发展,助力新时代多彩大田建设,最终对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单位为福建省大田县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