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丽
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就对现代企业制度提出新的改革要求,这就更加需要内部经济审计,其在企业管理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重要。
一、前言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必经环节。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原先传统的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根本已经严重脱离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而为了更好地迎合这一发展形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发生剧变,并进一步朝向经济效益审计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和解决途径作简要分析。
二、基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当前发展现状
(一)国有企业是市场化经营模式,然而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着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监督机制要以市场环境为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二)国有企业包含的领域和行业有很多,而不同领域的操作模式都会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特别需要专业化运营,以保证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因此专业化经营模式的创新能够进一步保证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国有企业专业化经营模式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在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局势下,国有企业也逐渐向着国家化接轨,但同时也让企业的发展承担更大的风险,导致管理与控制难度剧增,所以当前国有企业审计部门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免疫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
(一)国有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很难解决真实性问题
真实性是财务审计的最关键的一部分。然而,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说,国有企业仍面临着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例如出现资产不明现象;一些即将报废的存货不仅不提前采取提存货降价准备也不按流程报废;一些应收账款出现问题等等,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而国有企业财务报表不能解决真实性问题,就根本不可能做好评价经济效益。
(二)收集数据资料存在诸多困难,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国有企业一旦有确定的审计项目后,相对应的审计部门会针对性地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初次审查,以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征、生产过程和技术特征、管理模式等诸多渠道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落实经济审计评价指标。然而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职能部门来说,内部审计机构根本不可能有机会通过很多渠道来收集数据和资料,例如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同行业的发展情况、等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评价指标体系地建立。
(三)缺乏相应的审计依据
1. 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就必须要面临法律依据问题。而在法律规范这方面,原先的一些法律法规主要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等问题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规范,而具体涉及到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明文规定。例如《审计法》也只规定了利益审计监督的原则,也缺乏具体条款具。一般情况下,企业有时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往往只是参考相对应的经济资料,但是实际上某些经济效益指标根本很难选择,而且很难与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匹配起来。
2. 目前来说,还没有真正统一内部经济审计的评价标准。财务审计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有一套法定的会计准则,但对经济效益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会让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会参照自身的经验或借鉴政府部门所执行的行业或是地方标准来评估经济活动。由于政府部门众多,评价指标错综复杂,甚至有些标准还存在着冲突。审计财务收支往往仅仅只会参考财经法规来设定一些评价标准,却忽视国有企业的地理环境、政策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区域内的不同性质的单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效果都会有很多不同点。基于此,很难确定好效益评价的统一标准。而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效益审计标准,这就给很难让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提出针对性的评价意见。
3. 经济效益审计的数据资料的搜集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审计实践中,与财务审计相比,效益审计数据资料缺乏公信力。因为合法性审计主要参照的是法律法规查问题,以此得出相对应的结论,而经济效益审计是立足于法律来分析问题,从而总结出相应的结论。与此同,因为经济效益审计缺乏相应的标准和程序,一般审计人员采用的技术方法会有很大,从而造成数据资料的搜集呈现出多样化,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审计结果的不确定性。
(四)缺乏合適的人员配置
经济效益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表现,涉及的范围广泛,技术要求高。在实际的经济效益审计时,就需要配备着掌握经济效益审计基本技能的审计团队。审核人员需要的不仅仅是要能够发现问题,还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法和建议。这就要求着审计人员不单单要掌握财务审计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企业内部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和具备相应的分析判断能力。然而,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团队并没有很全面的知识结构,根本无法与这种高层次审计要求相匹配。
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解决途径
(一)将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最主要的是要保证财政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其经济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基于此,在目前的发展来说,当经济活动的真实和合法问题无法得到真正解决时,就必须要效益审计必须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起来。
(二)重视审慎的评价原则
效益审计项目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真正做到精准、合适,要保留一定的空间,针对重要项目的评价时,要避免盲目而导致评价风险。评价标准主要参考的是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文件批准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也可以参考专家意见、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等形式;也可以是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判断等,但有个前提是评价结论必须要有实证支持,而不是主观判断。
(三)真正做好审前调查
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的了解要通过多途径、多层次,以切实掌握实际动态,从而发现关键控制环节和控制要点。
1.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批准文件、报告、会议记录等文件或 资料,以充分掌握情况。
2.把搜集的资料整合成表格,从而使得形成规范化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比较,以明确审计重点。
3.审计人员还能够运用采访、参加座谈会、走访实地等形式,以保证能够掌握最新的资料。
(四)培养和开发审计人员的济效益审计的能力。
1.立足于团队现状进行针对性地分析,进一步调整团队结构,强化审计业务培训,以真正培养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效益审计。另外国有企业要定期举办培训课程,安排内部骨干人员参加专项培训,这样可以让审计人员更好地掌握效益审计的形式和技能。
2.加入组织效益审计试点,培养专项效益审计人才,从而更好地为效益审计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摸索方式和成功经验。
3.。审计所需的特殊人才和超出现有的审计力量能力的项目,可以专门外聘专业的审计员和其他方面的人才,以真正解决目前审计技术力量存在的困境。或者可以建立专业人才库,要求外聘一些专业人才来给效率审计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以优化国有企业的审计干部团队的知识结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十分关键的影响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规模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诸如产权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这就更加说明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内部管理,以实现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