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11 10:48胡必成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职教学学生

胡必成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企业对一线操作技术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僵化而又一成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探索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关 键 词] 合作学习;中职专业课教学;教学革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189-01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现代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迅猛更新,需要一线操作技术人才能够在工作中合作配合,能够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有机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任务,由学生自己展开分析、讨论,相互合作,从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甚至解决某一项目或课题。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探研

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到生产现场参观,可以分工合作沟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可以就某些疑点向教师请教。学生由从属地位和消极被动的状态,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围绕问题主动积极地探索研究,从中进一步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逐步实现自主探究。

(二)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促进教学革新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步地学会如何学习,体现现代职教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灌输式教学的单一局面,促使中职课程改革体系的有效推进,促进中职教学革新。

(三)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促进职业发展

现有中职机电专业学科教学难以实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同步,这要求学生必须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更新知识技能,能够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实际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激活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发挥团队作用,采用各种策略、“头脑风暴”、合作探究,主动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学生由此建立了面临各种新挑战的信心,形成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必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四)面向学生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进行必要的分工、真诚的互助、无间的合作,可能也存在组内成员的冲突和组间激烈的竞争等高密度的交互作用,能够增强团队意识,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學习中获得积极的各种情绪体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一)任务的设置

任务设置的难度要适当,过难容易让学生丧失信心;过易,学生探究的热情就会减化。任务设置的难度要以“跳一跳,够得着”为衡量尺度,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培养目标确定任务设置的难度,任务设置的方向必须强调应用性,尽可能地与生产实际联系。

(二)小组的组织

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适当的组合,能够在小组学习时形成积极、和谐、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各种活动的开展。根据心理学理论,人具有不同类型的气质,在活动中各自的表现也不相同。因此,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小组成员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以形成有效合作。

(三)积极的评价

评价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状况及时的反馈,形成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从积极的评价中,学生能够得到鼓舞和信任,形成更高的自我期待,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赏识的评价能够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习的有效持续进行。心理学认为,人有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赏识是一种积极的评价态度,赏识学生的教师往往得到学生更多的信任和热爱,学生也学得更好。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应需而设

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比如,减速器的拆装,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资料查阅、相互讨论,组内合作紧密;最后组织答辩会集中进行交流和评议,答辩会气氛热烈,组间竞争激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该内容信息量大,与生产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普通教学形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益。而齿轮的教学信息量少,以计算为主,就没有必要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要根据中职机电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合理采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而且多种教学形式的灵活组合使学习更具吸引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运用行为或项目导向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用行为导向或者项目导向就是让学生通过更多的感受去感知学习内容和过程。例如,减速器的拆装,作为项目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手拆装减速器,动脑思考问题,动嘴进行交流辨析,学生的感悟更多,学习更直观。应用行为导向或者项目导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建构过程,为学生多元智能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和展示的平台,在日常的机电专业课教学中,如果能够注重学生评价的差异性,关注学习的过程性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更好适应职业的需求,促使其更好地成长,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中职教学学生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