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中职生爱上语文课

2018-06-11 10:48宋瑛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职课文情感

宋瑛

[摘 要] 就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出几点方法:关爱学生点燃学习热情,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作业和评价模式,提升教师个人魅力。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创新;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122-01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语文课的美,爱上语文课呢?

一、播撒真爱,点燃学习热情

中职生都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往往缺乏自信心,对未来较迷茫,没有学习的动力,他们最需要的是外界的肯定和关爱。老师的一句表扬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生活轨迹。老师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是点燃他们学习热情的火苗。老师应真诚地关爱学生,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多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你殷切的期望,从而有信心、有希望去获取向上的动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创新教学模式,让课堂新颖有趣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学习效率。

1.用“情”诵读,融入课文情境。有感情地诵读,可以让学生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从而领略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吟唱古诗词、配乐朗读、单人诵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其中,在诵读中领略诗文之美。如教授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来感受诗歌情感。首先指名诵读,然后同学点评、教师范读,在此基础上聆听名家任志宏、李默然老师的深情演绎,大家再交流感受,模仿名家朗读。学生在深情的朗读中仿佛看到了80年前饱受欺凌、灾难深重的祖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母亲深沉真挚的爱。

2.用“画”沟通,增加诗情画意。中国诗词,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习诗词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词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或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画面,创设诗情画意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和情感。如讲授《沁园春·长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画面,感受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革命者形象,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豪情。

3.多媒体教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影像资料对学生的视觉和情感形成强烈冲击,让学生切身体验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深意。如学习戏剧《雷雨》,可通过观看话剧《雷雨》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的矛盾冲突,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形象和作品的主题。

4.古文学习,增强趣味性。如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尝试角色表演,用现代语言来还原两千多年前孔子与弟子上课的情景,学生很感兴趣,没有了对文言文的畏惧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了课文内容,文言知识的积累自然就不在话下了。当然,文言知识的积累也可以通过画面记忆、比较记忆、口诀记忆等多种形式来完成。

5.丰富语文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分角色朗诵、短剧表演、电影配音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应用文写作与口语表达的教学中,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实践,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提高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课堂外,引导学生多阅读,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开展新书推介、漂流书等活动,交流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定期举办班级诗朗诵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学生会主动运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

当然,语文教学始终都应以人为本,把育人放在首位。课堂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注重人文教育,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品味人生,提升思维品质,感受真善美,情感经受洗涤,心灵得到净化。否则,任何形式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创新作业布置模式,更优质高效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作业形式不拘一格,既要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又要灵活多变,可采用知识卡片、名著简介、节日海报、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

四、创新考核评价模式,更科学精准

对学生的考核,除了卷面成绩,还可从平时表现、参与活动情况、知识掌握程度、素质发展情况等方面全方位考核评价其学习成果。其中,学习态度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教师点评学生一段时期的学习表现,对其成绩予以肯定与鼓励,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

五、与时俱进,提升教师个人魅力

“亲其师,则信其道也。”要让学生爱上語文课,就要让自己成为一名有魅力的语文老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时时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尽心教书育人;要不断学习,丰厚自身的学识涵养。把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渗透于教育教学,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使语文课堂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让语文教学课堂真正成为融文学、历史、地理、艺术、道德等知识于一体的场所,真正吸引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中职课文情感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情感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背课文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