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静
[摘要]计数原理知识的教授借助生活与专业化的情境实例,引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通过实例中数学问题的提炼、解答,在兴趣中习得知识。
[关键词]分类计数;分步计数;计数原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069-01
数学中的知识是富有逻辑性的,富有深奥的知识体系,但其实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和所学专业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计数原理这节课就是在构思生活实际和专业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在生活与专业的数字中感悟数学。计数原理这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是学习排列组合的基本依据,也是接下来学习概率的重要基础。这体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运用逻辑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要求。
我所带的学生是汽车维修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未来将要从事汽车组装、排故、钣喷等工作,有序思维能力是他们从事汽修工作所必需的。十五、六岁的男生喜欢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对如数学等抽象性强的知识不感兴趣,在学习上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材贴近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情境。
结合教学定位,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从生活实例中提炼相关的计数原理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两大计数原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经历利用分类计数和分步计数的过程,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
4.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尝试探究与讨论,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到学习是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合作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我将知识融入真实的情境中(情境教学法),使学生通过体验和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建构(体验学习法);并在课前、利用微课进行概念呈现(微课教学法),使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学(自主学习法);课上,借助生活实例任务(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探究学习法),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为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课程划分为概念呈现、概念强化、概念应用和概念总结、概念拓展五大部分,并带领学生从数学回到生活,从生活中提炼数学,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前,我通过蓝墨云班课将微课计数原理下发给学生。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解决课前任务学习单上的三个学习任务。当然,通过经验值的反馈,教师也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便于督促和提醒学生。同时,我将教材中的练习题通过微课布置给学生,以此检验了学生的自学成果。对存在的困难,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上进行交流研讨。
回到40分钟的课堂上,我便带领学生一起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和学生再一次对两大原理的概念进行回顾。并以贴近生活的上学路线选择案例为载体,通过具体的路线动画,指引学生对抽象的两大原理形成深入的理解,我带领学生共同对分类、分步两大原理进行类比分析(表),由此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中职数学的学习不该仅停留在“背概念、会做题”的层面,更应该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而服务。因此,本着“数学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于生活”的理念。我带他们走进了“我校毕业生张帆的一天”,一起发现生活与专业中的计数原理。首先,张帆同学在装配车间遇到了汽车组装工具选择和个性组车方案规划两项工作,借助组装工具选择的视频展示中提炼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区分分类与分步计数原理,即关键点在于是否一步到位;接下来,通过动画展示个性组车方案分步完成,为分步计数原理,做到准确选择原理。两个实例与分类、分步计数原理一一对应,贴近生活应用实际。同时,通过步骤的条理化呈现,将解题思路外显,达到了方法的强化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拓展关于两个原理的运用,我下发任务书,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起探究张帆在购买汽车之后遇到的两个问题,个性喷漆方案设计和车牌号码选择。首先,学生对信息进行提炼整理,找到是否一步完成这一关键点。当原理确定好之后,学生开始选用准确的算法进行计算。其次,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学生熟练准确地运用两大计数原理综合解决了预设的问题。最后,在学生小组合作及其教师指导纠错后,确认答案无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组间分享。通过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概念的拓展应用部分的内容,并且在张帆的生活化正能量的榜样实例的熏陶下,体验到了收获知识与成功的喜悦。在满满的成就感中,我和学生一起对运用两大原理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了小结。
课后,借助于蓝墨云班课平台,向学生发布作业,作业共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基础题基于教材练习,将车牌号选择问题进一步拓展为单双号限行问题,再次呈现“数学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于生活”的理念,对知识进一步强化,从而更好地查缺补漏。
本着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我大胆尝试进行了如下创新:(1)翻,运用翻转课堂下发课前任务学习单;(2)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励志故事情景串联实例教学法。(3)贴,所选实例贴近专业并源于生活;(4)用,设置问题中兼顾社会热点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做为新时代的职業人,肩负着培养有序思维能力和技术技能型的大国工匠的重任,我们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李广全.李尚志.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钟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系列成果[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3]陈士芹.数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