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太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这些学生存在明显的厌学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因此,为了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希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兴趣;自信;青春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004-01
新的教学背景下,“健康”的含义也逐渐丰富。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是新时期对每个教师提出的要求。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大多数是要步入社会的,因此,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尤为重要。广大中职教师需要走入学生群体中,深入了解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多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他们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激发学生兴趣,疏解厌学心理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在初中时期的成绩并不理想,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而言,学习是一项“苦差事”,缺乏学习的动力,进而产生厌学的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不利于他们在中职学校掌握专业技能,也严重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一个深入了解,利用有效疏导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意识。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他们自身,另一方面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无关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动力。如在心理健康课上,教师在开展“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教学时,可以丰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准备名人案例,引导他们对案例进行自主分析,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结合案例事件和自身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当然,帮助中职生建立学习的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不仅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更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开办读书角、举报知识竞赛等,以此来疏解学生的厌学情绪,让他们逐渐建立学习的兴趣。
二、多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中关键的时期,但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质疑。加之有些教师对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一种漠视的态度,这就让他们在心底埋下了自卑的种子,将会严重影响其将来的发展。
中职教师需要找出影响学生自信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学校方面,要对中职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尊重,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耐心和爱心,不可对学生进行讥讽,严格禁止对学生进行打骂,否则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逆反的情绪;家庭方面,教师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并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反馈给家庭,从而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为和谐、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他们良好人格的养成。当然,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需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包容他们的缺点,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相应的疏导,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正确引导,加强青春期教育
中职学校除了要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而这也是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中职教师,要用一颗宽容、慈爱之心去引导学生,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这样才能减少引导的障碍。
当然,这里的“引导”不仅限于课堂上的引导,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众所周知,中职学校早恋现象比较普遍,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引导者,中职教师需要对中职生心理特征、生理特点有客观的认识。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男女之间萌发情感属于正常现象。学校和教师方面,应该加强相应的教育,如通过安排讲座、个别辅导等更为人性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疏导,并让他们正确了解生理现象,树立正确的感情观。
四、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培養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途径之一,就是学生给自己提出任务,并主动采取行动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心理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指导、暗示和帮助。一些学生之所以自立、自理能力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实践不够。因此,应把这种教育手段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措施密切配合。
总而言之,中职阶段也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中职学生必须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采用正确的方法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