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科学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结合农村科普宣传,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进行深度的探讨和思考,提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科普宣传;农民科学素质;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科学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结合在广州市增城区二龙村开展的科普系列宣传活动及后续的跟进工作,就农村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进行深度的探讨和思考。
一、农村科普存在的问题
(1)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较低。由于基层农民受教育年限比较短,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他们对现代高科技知识的认识,造成农民普遍对利用科学致富的积极性不高,其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随着这几年城市化的发展,有文化、有能力、会经营的青年农民纷纷外出经商、打工、定居,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留守人员,即基层干部戏称的“386199”部队,这部分人大都仅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甚至还有部分是半文盲。
(2)农民的科学意识淡薄。科学意识是从科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基层农民大多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不善于利用各种传媒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对农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科普知识了解不多。
(3)科技培训不尽合理。农民科学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地方财政部门在对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经费的投入缺乏长远规划,导致很多地方并无专门的经费投入,培训资金缺乏保障,同时培训中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过多地侧重在养殖产业、种植产业的培训,对计算机网络、手机搜集材料信息的培训几乎为零。
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途径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科协协调,具体指导农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制定工作规则,科学制定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期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组织协调相关措施的实施,督促检查工作的进展,不断推进农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明确经费,保证投入
提高科学素质是一项超前投入常抓不懈的战略性任务,投入长,任务重,见效慢。因此,各部门以及乡镇应予以高度重视,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各级科普教育、培训的资金及时落实,做到专款专用,使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创新载体,普及科学知识
(1)发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作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充分调动全社会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積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不断促进农村科普体系的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让科普公共服务持续惠及广大农民,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惠农政策。
(2)发挥好科协的作用。科协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要积极推动发展模式,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民建设这条主线,充分发挥科协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通过科普视频、讲座、图片展、现场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积极带动广大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增强他们利用科技知识解决生产问题的意识,促进农民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
(四)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到位
充分发挥各自科普资源的优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1)建设高素质的农村科普工作者队伍。农村科普队伍是农村科普知识直接传播和宣传者,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直接抓手。当前,一方面,要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加入农村科普工作者服务队,另一方面,要动员大学生村官作为科普志愿者加入科普工作服务队。
(2)科协要积极编撰针对农村、农民的适用技术手册、科普小读物,免费送发基层农村,及时向农民传递政策信息和科普动态,介绍种植养殖技术,宣传科技带头典型。
(3)利用农村科普专题活动,并发挥好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扎实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分期分批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实现“科普长下乡”,从而使农村群众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邢福顺.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促农民科学素质提升[J].海峡科学,2012(03).
作者简介:李素玲(1978—),女,山东寿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词汇、汉语史、应用写作、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