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靠 王聪
摘 要:当前不少地方高校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导师缺乏前沿性追求、研究生课堂参与度低并缺乏问题意识、课堂教学内容重复与滞后、教学手段和方法单调等问题。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通过创建师生教学共同体的策略来改进,其具体方法是达成师生共同的愿景、优化师生文化、建立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课堂、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科研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等。
关键词:研究生;课堂教学;教学共同体;地方高校
作者简介:李军靠,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王聪,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 延安 7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教育学学科建设”(编号:2015SXTS01)和延安大学研究生教改研究项目“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5-0128-03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随着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质疑。虽然整体来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向好的,但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方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必将受到影响。
一、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本科化问题值得重视,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在一些地方高校格外突出。仅就研究生课堂教学来看,存在着以下明显问题:
1.导师缺乏前沿性追求。做科研是一件很纯粹的事,需要研究者饱含热情、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去潜心研究,这样才能抓住本领域的热点问题,走在本领域研究的前沿地带。但是一些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却安于现状,缺乏对专业领域前沿性问题的追求,产生职业倦怠,失去了对本专业更深层次研究的热情,难以把握热点、前沿问题,严重影响了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生课堂参与度低,缺乏问题意识。研究生的学习已经不再只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与运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现在的问题是部分研究生不愿意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很少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少与同学或者老师交流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课堂学习中,研究生几乎没有任何问题,即使被老师要求对某一知识或者观点说出自己的问题时,也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3.课堂内容重复、滞后。研究生阶段与本科阶段很多课程都有重复,原本在本科时期学习的内容到研究生时期又要再学习一遍,而且学习的内容是很多年都没有更新、滞后于科研前沿的知识内容。这些重复、滞后的课堂内容造成研究生不能感知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获得前沿的知识,思维受到限制,难以创新提出自己的观点,科研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4.教学手段和方法单调。研究生学习期间,研讨、实验和调查研究等方式本应是研究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却往往流于形式,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成为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在不多的课堂研究讨论时,研究生更多的是倾向于找出教材或材料中具体的知识,努力做到一字不差地阐述知识性内容,很少真正思考和总结自己的原创性认知。实验中也是如此,学生大都按部就班地操作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完成课堂任务。看似课堂教学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但实质上却是一样的,并没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生课堂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
1.导师的思想观念及教学经验固化。导师是研究生学习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直接关系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然而,一些导师没有与时俱进,反而形成一种“学生是学生、老师是老师”的定式思维,认为“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很多导师依然用教导本科生的方式在教育研究生,注重研究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导师用同一本教案教好几届学生,从来都不去更新内容,并形成了教学思想观念及经验的严重固化。[1]
2.研究生固有知识经验层次不同。研究生是可以跨学科考的,这样的研究生每年也不在少数,而且研究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知识经验层次水平是大不相同的。有的学生是工作之后再次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他们的知识经验又不同于从未参加工作直接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这些拥有不相同教育背景、知识经验和水平的研究生,给研究生教育教学或管理等各方面带来不同的影响,尤其是给研究生课堂教学提出许多难题。
3.课堂缺乏有效的探讨交流。人与人之间只有探讨交流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创造出新的思维、新的理念。研究生课堂探讨交流是研究生课堂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使导师与研究生、研究生与研究生的思维交换产生更多新的思维。但在当前的研究生课堂上,真正的交流是极少的,即使有交流也都是表面上的知识交流,没有真正地进行思维层面的探讨交流。
4.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制约。教学观念指导教学方法,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态度与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地影响和制约着研究生课堂教学,形成了以追求论文为主、严重忽视研究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目前导师多以研究生论文的发表数量和最终的学位论文质量来评估研究生的质量,[2]大多数导师缺乏对研究生真正的指导,忽视了课程教学的实质价值。
三、构建研究生课堂教学共同体
1.研究生课堂教学共同体诠释。共同体是指人类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一种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3]马克斯·韦伯认为共同體是指社会行动的指向;托马斯·萨乔万尼认为共同体是个体的集合体;齐格蒙特·鲍曼认为共同体是一个能够互相依靠对方的温馨、舒适的场所。[4]由以上各个不同的定义来看,共同体的核心特点就是交互性、群体性和共同性。教学共同体应该是“由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所构成,拥有相同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或者相同的价值观念、规范体系而形成的关系稳定的社会团体”,教师、学生在这个团体,中找到并实现自身的价值。[5]而课堂教学共同体就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构成的团体,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对话、合作、交往为主要形式来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并且通过对话、沟通与交流来共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与成果,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研究生课堂教学共同体就是共同愿景下的课堂师生团体,师生通过课堂中的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来达到思维的碰撞与创新,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进而共享新的成果,最终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