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存在一些不足。在新时代下,养老服务被要求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来提供,这同时对于社会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养老行业的服务水平,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发展。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存在着种种困难,怎么去合理解决和发展,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养老机构;养老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面对的问题
(一)老龄化现状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16年的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有2.3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6.7%;65岁以上的有1.5亿人,占10.8%。预计到2020年时,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2.48亿,中国的老龄化水平为17.7%。预计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数将达到3亿,中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以人口结构为变量进行分析可发现,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不平衡现象,中国人均寿命延长。从而高龄老人群体中,由于其身体变化等原因,失能老人达50%以上。由此,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中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数量大,经济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程度呈现加速发展期。
(二)面对问题
养老机构起步晚,专业化水平较低,而且城乡、地区间受经济水平的影响差异显著、大部分养老机构服务单一,专业人员匮乏,一些老年机构的价位、服务无法令人满意,老年人的生活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中国一直有“养儿防老”,亲情孝顺一直是中国人所看重的事情,笔者在自己身边人做过一个小调查,问其是否愿意在合理情况下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大部分回答是不想,觉得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老了却要被我们送到养老院于心不忍,是不孝顺的表现。也有很多老人认为进养老院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因此,以家庭养老成为中国直到现在依然占据主流位置。
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较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较低。很多养老机构的参与者对其了解甚少,社会工作实务面临着“难接纳”的问题。现阶段的养老机构尚未认识到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中的重要作用,专业社工部门未形成,相应的工作由机构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提供,社会工作发展空间远远不足。而且存在资金资源匮乏的问题。
一是缺少具有实务经验的社工。高校毕业生认为养老服务辛苦,工资较低,他们多数不愿到养老机构工作,且养老机构缺少相关岗位设置。因此,养老机构较难吸纳专业社工。而养老机构内的养老服务人员,虽然对养老服务有一定经验,但总体素质偏低,很难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知识、技能。
二是没有完整的社会工作团队。督导、中级社工、助理社工,三者之间互相协商、配合,才能使工作达到目标、让老人受到优待。而中国现在人员配给少,更难组成一个团队。
综上问题来看,发展社区养老,与社工专业大力整合,才是发展的关键。
二、建议
(一)加强社工队伍建设
一方面,社工要明确社工提倡“助人自助”的理念。认可社工专业,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去锻炼自己。准确定位,合理评估,根据老年人群体特点。社工要有耐心,准确接收老年人的问题,评估老年人的需求,才能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工作,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国家政策支持上,要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投入力度,推动高校开展社工教育,大力宣传让社会认识社工的重要性,扩大社工专业人才队伍,提高社工待遇,培养人才。
(二)发展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需要政府、社区、家庭联动作支撑。仅靠社工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社会系统的力量是无穷的。心理学来分析,老人的慰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家人和以直系亲属为圆心展开的亲情关系网。这些都是机构养老所不具备的。社区活动的开展,可以让老年人直接参与,既有在家子女照顾的温暖,又能享受方便快捷的设施服务。专业社工可针对老年人这些特点,充分调动利用各种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面温暖的服务,促进老年人在社区、家庭生活中重塑自我。同時帮助其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无论是从物质还是精神层面,让老年人在和谐的社区氛围里获得更温馨的养老感受。还可以增强其社区归属感,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做贡献。
养老问题的改善,需要社工与政府、社区、家庭联手创造。作为社会工作开展的支撑,政府、社区、家庭有共同的责任。政府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社区营造良好氛围和基础设施,家庭给老人提供亲情温暖。这三者与老年人的养老是密不可分的。
同时也需要各类营利和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介入,特别是不同的非营利机构,可以极大弥补了政府力量的不足,营利性和非营利开发机构要想获取政府资助,都需经过激烈的竞争性程序,进一步推进这些组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三、结论
建构完善的养老体系,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任务。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之所以成为各国如此关注的养老模式,是因为社区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平台,具备整合各方力量的可能性。社区养老必须要依靠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协作,在实践中必须立足国情与地方情况,将专业社工融入进来,提高社区养老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探索激发各类资源以及资源整合效应的模式。为中国公民养老生活注入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苏珊·特斯特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OL].
[3]姜春丽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与“十三五”时期应对战略与措施[J]全球化2016.
作者简介:吴佩澄,1997年7月,男,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