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抓学风促校风,构建和谐校园”,怎样才能抓出成效,怎样才能建设良好的学风?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素质层次,取决于学生学习风气的提高。众所周知,技工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差,学生普遍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比较差,学校的“问题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只有将这些问题学生的问题解决了,“抓学风”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构建和谐校园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一、“问题学生”存在问题分析:
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都很有个性,就是“问题学生”的问题也各有不同。根据我当班主任的经验,技工院校“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不幸型
家庭不幸型的学生往往遭遇了种种家庭的不幸,有的早年丧父丧母遭人欺凌;有的则是因为父母离婚带来伤害。这一类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比健康家庭成长的孩子,少了一份关爱,心理承受的压力要比同龄人大。例如,一学生因为父亲早逝,母亲改嫁,打4岁起就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没有父母双亲扶持,常遭人欺凌,所以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像一只刺猬,表现出易怒、攻击性行为,与同学相处很难融洽。而因为父母离婚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则容易表现出失落感,有拒绝、无助、孤独及愤怒与忠诚的矛盾,而且对未来感到焦虑、烦恼和退缩,对社会表现出一种不信任,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中存在困难,不愿意与人交往,在班上往往陷于一种孤立状态。
2.痛苦“断奶”型
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6岁~18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渴望摆脱父母的约束,自由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又无法独立,在心理学上这一现象称为“心理断奶”期。这类学生常常表现出对父母又爱又恨的情感,有时候感觉父母很辛苦,以后一定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但同时对父母的管教又非常的不满,认为父母干涉了自己的人生自由,限制了自己发展的空间。这类学生在学校常常会有表现出焦虑不安、急于求成的情绪,当学习不能马上满足其走上社会的需要,就会丧失信心,常常为一些小问题所困扰,调动不起学习积极性。
3.“引人关注”型
这类学生进入学校的时候,成绩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属于常被老师忽视的群体。他们为了能够也像别人一样成为焦点,但要成为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得到别人的关注,于是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一些怪异的行为,以期引起老师的注意。这类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会表现出强烈的对立情绪,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理不睬,做事情往往表现出孤注一掷。
4.缺乏自信型
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不是第一志愿,都是在升高中无望的情况之下作出的选择。进入技工院校与其他进入高中的同学相比,似乎低人一等,对自己缺乏信心,做事畏首畏尾,总认为自己做不好,對于学习也认为自己再无法跟上别人,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这类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常常表现出“破罐破摔”的情绪。
5.迷惘困惑型
从初三紧张的学习中进入技工院校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生常常表现出无所适从的迷惘。而且由于之前所接受的教育观念都是要向大学迈进,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他们在进入技工学校以后,对于自己在技工学校的学习目的很不明确,还有一部分学生经常在梦想能够有朝一日能迈进大学的校门,要不然就是根本不明白自己五年以后能做什么,人生之路该怎么走?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也不明白该怎样学习,该怎样自我要求和管理。
6.“自我膨胀”型
这类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常常认为自己能力强,水平高,在技工院校可成为领军人物,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盲目自信,自高自大。但真正做起事来,却没有持续性,且很能为自己的行为作辩解。这类学生在学习上不塌实,目标定得高,但真正能完成的没有一样。对于老师授课还往往表现出不屑一顾,上课常常看课外书,说话、睡觉等等。这类学生往往存在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的心理。
二、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问题学生”虽然身上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在本质上他们并不坏,也有不少优点,关键是要找到突破口。因此教师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应对症下药,关心帮助他们,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转型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构建和谐融洽的氛围,尊重理解爱护学生。
对于根源在于家庭的家庭不幸型和痛苦“断奶”型等“问题学生”,教师要积极地跟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与学生家长一起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同时在班级中营造一个愉快、友善的集体氛围与环境,发动其他学生一起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教育其他学生在思想上不要歧视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爱他们,班级各种活动照顾他们,使他们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走出孤独,从而不断改掉身上的缺点。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对“问题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问题学生”虽然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身上都有很鲜明的个性,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但下课就变得生龙活虎,运动场上绝对是最抢眼的;有的学生平时攻击性很强,但在艺术和文学的领悟上面却超人一等。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欣赏其独特性,帮助他们挖掘身上的潜能,及时地给予他们赞扬和鼓励,激励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3.建立开放的管理模式,从心理上解放学生。
全封闭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学校对学生负责任的体现。但全封闭式管理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压抑和束缚。虽然我们学校仅仅是在宿舍管理这一块实行了封闭管理,但对学生来说,学校管得太多,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太少,使学生缺少了必要的磨砺和锻炼。这也是部分学生狭小的学校天地已不适应当今开放时代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4.施行有的放矢的原则,采取刚柔相济的方式。
对“问题学生”的批评教育必须采取有的放矢的原则,要有明确性,针对性,让学生确实感到自己错了,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如果老师的批评过于随意,看到学生时突然想到他前两天犯了错,还没有来得及教训他,现在抓到了,正好给他一顿数落。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习惯了被不定期的经常性的数落,变得无所畏惧,依然我行我素。因此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前,要事先作好准备,有明确的切入点和目标,这样才会有收效。
5.先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先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全面深入的调查,掌握实情,了解清楚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的批评,才能从实际出发,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还要帮助学生找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
6.采取一视同仁的标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待人处事公正公平合理”是学生对理想教师的重要标准。时代赋予了学生更多对平等的追求和需要,这就要求老师把学生视为在人格、思想和感情上完全平等的个体,给学生平等的地位与机会。只要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就可以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平等的心理,进而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才能心悦诚服。
总之,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教师必须本着爱心、耐心、细心、真心的原则,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找到学生“问题”的根源所在,给予他们真切的帮助和关怀,为他们树立榜样,明确学习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学生”也必然会转变为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