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研究

2018-06-11 16:10李明珍
智富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保障机制创新创业教育

李明珍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機整体。由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保障机制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厘清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构成要素基础上,试图从组织制度体系、培养体系、配套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探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应用型高校

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涵义及构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机制”是由希腊文“mechane”引申而来的,是指机器的构造及其动作原理。“保障机制”是“机制”以功能为依据进一步划分出的概念,其义可概括为是为管理活动提供物质与精神条件的机制,是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措施的有机整合,其目的在于维护组织活动的有序运行(吴南中,2016)。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概念,迄今尚无统一界定,表述上各有千秋,所涵盖的内容及层次也存在差异,如吴南中等是从广义上来定义高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涉及到社会、政府和高校等多方面作用),是一种包括宏观机制、中观机制和微观机制等多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而徐文婷(2017)等则认为,高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是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运行的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这是从狭义上来定义的。本文侧重于从狭义的角度,即着重从应用型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的微观层次来探讨其保障机制问题。综合各种研究观点,本文认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是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是为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统筹高校内部与外部资源,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二)保障机制的构成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构成同样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界定。从广义上,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包括社会、政府和高校等多方面、多层次构成的保障系统。从狭义上,主要强调应用型高校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顺利推进的相关方法、物质条件以及其他外部环境的总和。狭义上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也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迄今,关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构成要素已有许多研究,如徐文婷等认为应包括目标导向机制、教学管理机制、师资建设机制、质量评价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经费投入机制与政策扶持机制等。通过疏理和综合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本文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构成要素概括为“四大体系”:即组织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配套支撑体系和辅助服务体系。显然,这四大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人才培养体系是核心,组织管理体系是保障,配套体系是支撑,辅助服务体系起辅助作用,共同构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有机整体。

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不健全,功能缺位

多年来,为响应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浪潮,不少应用型高校也相继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在“创业学院”组织模式下,创业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不健全,其定位和职能不明确,普遍缺乏对创业教育总体规划,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功能薄弱,相关教育及管理部门各自为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整体合力不强。

(二)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及机制保障不力

创业教育组织管理制度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如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管理制度、创新创业教育激励制度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制度,以及创业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契合机制不完善等。制度及机制保障的缺位,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过于零散,缺乏长效性和系统性。

(三)培养体系不健全,缺乏特色

目前,一些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方面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对创业教育还存在模糊认识,过度强调“大学生创业率”的创业教育定位,背离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目标;二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大多以选修课或技能培训等形式进行创业教育,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课程内容脱离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水平特征,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地区或行业的定向性不突出。三是缺少一支专业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讲教师以“两课”教师、就业及学生管理人员等为主,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其知识、素质、能力、经验等不能完全适应能力。四是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建设滞后,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需求。

(四)配套及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配套及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些高校尚未出台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契合的条例,没有专门的支持与管理制度;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不配套,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普及度不高、政策执行力不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创业活动内容缺乏专业性,活动效果缺乏持续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强,创业风险防控及保障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等。

三、应用型高校构建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组织保障机制

1.构建合理高效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体系

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定的组织基础,需要有专门机构来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应用型高校应立足于自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和要求,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精干高效”原则,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机构体系,为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与环境条件。首先,要建立学校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主要由学校党政领导、教学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全校创业教育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监控,制定相关制度及政策,统筹和协调创新创业工作;其次,成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由学校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和企业成功人士组成,负责创业教育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再次,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中心,负责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推广成功创业经验及负责创业社团管理工作等。

2.完善创业教育联动管理制度与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統工程,需要体制制度保障、人才队伍、教学实施与管理、招生就业、专业社会服务等多方面支撑和保障,因此应用型高校要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管理机制,使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如校级领导要加强创业教育的战略管理研究与实施;各教学单位要修改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打造创业教学科研品牌;招生就业部门要加强校企合作和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教务管理部门要制订和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人才培养平台;人事部门要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宣传部门要大力营造创业校园文化;后勤部门要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后勤保障等。

(二)打造特色培养体系

1.科学合理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应用型高校应转变观念,克服对创业教育的片面理解,力求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出发定位创业教育,确立培养目标。首先,通过创业教育,应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进取精神,塑造创业人格,使创新创业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素质;其次丰富创业知识,熟悉市场变化规律、创业流程、企业盈利模式及相关知识储备;第三,提升创业能力,如捕捉分析市场能力、经营管理及理财能力、人际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于高校教育各阶段,涵盖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各方面,因此,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应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业教育融入和渗透各专业、各学科教育全过程中。其次,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经验与成果基础,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教育主干课程体系,实现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化和特色化。第三,开展多形式、多课堂创业教育活动,积极开辟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如举办创业专题讲座,开展创业论坛,参加“挑战杯”竞赛等,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渗透。第四,以项目为引领,面向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发和承担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创业项目,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创业能力。

3.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

创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个性化素质教育,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推进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成功保证。因此,应用型高校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一是要设立一定的“门槛”和准入条件,严格按标准遴选合格主讲和指导教师;二是有针对性地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三通过合作培训、挂职锻炼、出国进修、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强现有教师的创业教育专业培训;四是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投身于创业教育;五是外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创业导师等。

4.完善评价模式及体系

要根据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变单一的以考试分数高低区分优劣的评价方法,构建综合的、多指标的科学评价模式及体系,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各阶段的创业能力发展情况。(1)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毕业生创业率、机会型创业比率、生存型创业比率等;(2)评价重点,主要包括创业教育三大任务中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3)评价内容,重在开设的创业课程、设置的创业实验室和创业实训基地、教师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创业教育项目、举办的创业研讨会或创业论坛;(4)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实验、设计、调研的方式或通过网络定期测试等。

(三)建立完善配套支撑体系

1.构建创新创业政策扶持机制

首先,要启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工程,使之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平台。创业园要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场地、技术研发、科技孵化、融资、办证、培训、参展等配套服务,并对入园的创业项目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其次,加快建设创业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和发布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整合和完善基础条件、专业服务、成果转化、管理决策等多项功能,科学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孵化的全过程,安排专人对创业的大学生以及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帮扶,对创业失败的学生给予及时指导,再创新业。第三,建立有效保障机制,实施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让学生离开课堂但不离开校园创业,减少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

2.构建创新创业资金资助机制

经费不足是制约应用型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与建设的瓶颈,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创业教育经费到位和有效运用。首先,要加大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与建设经费投入,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资金的需要和增长比例;其次,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挖掘企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与建设的力度,明确企业教育投入的权利与义务,积极利用企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经费投入。最后,应用型本科院还应开拓思路,走出校门与社会联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与优势开展有偿服务,增加社会服务收入,弥补特色专业建设经费不足。

3.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首先,应用型高校可在校园主干道有利位置,做好学生创业园区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岗位,使之按照公司化运作模式进行实体经营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次,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提供场地,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第三,组建学生创业策划与咨询机构,鼓励广大学生课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引导大学生创业;最后,建立“校、地、企”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更广泛空间和实践平台。

4.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打造“创业校园”

推动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开发创新创业文化产品和多元载体,让创业文化植根于大学文化之中,使学校的各种活动成为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首先改革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业教育理念。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开展各类创业知识讲座、创业指导、参观考察,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拓宽知识视野。其次,引导各类社团组织注意围绕创业教育主题来开展活动,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第三,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宣传成功创业典型案例,弘扬创业精神,使学生有学习和追赶的目标。第四,结合社团刊物、校园网络、校报、宣传橱窗等工具,加大创业宣传和普及力度,使创业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有助于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服务,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机率。应用型高校要立足于自身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1.创立大学生创业中介组织,发挥创业中介组织的参与牵线搭桥作用。通过创业中介组织提供咨询、创业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市场指导服务、创业人才服务、创业项目评估、协助办理政府小额创业贷款、承担创业贷款担保等咨询、指导、资助服务和支持,降低创业的难度,减少创业风险(徐文婷,2017)。

2.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及人才培养,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工作、创业学术交流提供支撑;追踪收集学校创新创业项目资料、最新创业案例资料和学术前沿资料,促进创新创业学术交流。

3.构建大学生创业风险防控与法律保障机制。从创业法律教育体系、法律援助制度、法律风险防范平台建设、企业内部制度体系等角度入手,以本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为平台,组织经验丰富的援助律师组成专家团队,开展定期的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或者专门的法律援助服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援助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文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内涵及其构建意义[J].教师教育学报,2017,4(2):83-88.

[2]文明.论我国创业教育的五大瓶颈问题与五点对策建议[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1):35-37.

[3]任永方.以创业教育为例创新构建高校素质教育管理机制[J/OL].中国创业教育网,2012-04-16.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保障机制创新创业教育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