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 成杰
【摘 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是大学生性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大学生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性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功能的导向上存在缺失或弱化。因此,应当从明确大学生性教育的方向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要使大学生性教育成为主体必须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要使大学生性教育成为主体必须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要使大学生性教育更加科学化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性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性教育;渗透性;主导性;主体性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关于性的主要的生理知识应当在青春期以前,简明而自然地交给他们。”然而,性教育的主要途径并不是学校教育,只有很少的性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而且教师在性知识的传播上并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1]由此可见,我国在中学阶段,性教育處于灰色地带。与此同时,造成了高校性教育长期缺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坚持一元价值取向,并具有多样性。因此,大学生性教育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主体内容之一;主导性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而大学生性教育的内容、方式、目的、价值取向等必须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两者相互渗透。
一、大学生性教育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含义
大学生应该通过性教育,使其掌握相关的性科学知识,切实维护性生理和性心理健康,促使性道德和性法制观念的确立,引导其学会调整性人际关系和指导大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性态度、性行为,获得美好的爱情,从而建立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是一个系统,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和要求:首先,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取向;其次,从功能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再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通过目标、价值和趋势来主导;最后,从要素结构上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的主导性。[3]
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导思想因势利导地引入大学生性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性教育更加具有全面性、深入性和有效性。大学生性教育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这样可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使其内容更具体,从而提升其针对性、有效性和感染力。
二、大学生性教育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
从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在1997年开展的调查可以发现,约69.7%上海未婚女青年承认在婚前有过性行为,其中有过婚前妊娠史的占39.9%。暨南大学于1997年针对广州八所高校开展关于“婚前性行为”的调查统计显示,接受调查的1136名对象中,有过性经历的14.1%。首都师范大学对30所大学的一万名在校大学生性行为观念进行调查,其中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生为57%,女生为26.7%。[4]数据表明,我国性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自身因素等,这些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的缺失。
胡维芳等人提出高校性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生理学知识、解剖学知识、青春期性生理心理知识、性病防治知识、性道德教育、性别角色教育等;[5]蒋春雷等人将大学生性教育的基本内容概括为:科学的阐释性文化,塑造完整的人格、性伦理道德教育,指导性权利和提升性法律意识,介绍国内外现代性文化,性传播疾病知识及性安全防御措施的教育;[6]刘红芬认为,大学生性教育应以性道德和性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展开。[7]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性教育以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伦理教育等为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其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证。[8]其内容丰富,主要观点包括:“三要素说”(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五要素说”(即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三义”(即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三德”(即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五观说”(即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等。综观各种观点,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中都未明确提出性教育,而是隐晦的存在于心理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之中。正是由于政策性思想的偏颇,使得大学生性教育以一种隐性的形式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性教育的内容并未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在大学生性教育中的弱化
无论是“性善论”、“性恶论”、“无善无恶论”,还是“人的存在论、本质论、发展论”理论体系,这一切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指向的主体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和过程的开展都取决于“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大学生性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完人”,这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在大学性教育中的弱化,主要表现在内容、方法和功能等三个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大学生性教育不是“上层”教育,它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促使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要求所需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等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大学生性教育方法单一、内容贫乏,结合学生和社会实际较少,缺乏个体化和系统化的指导,科学化程度不高,这些与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比较,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认识不深,造成在领导措施上落实不到位,方法导向缺乏多元化,导致大学生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
在大学生性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深入了解大学生性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理念。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根本要求是政治素养的提高。因此,提高政治素养,是主导能力提升的关键。
由此可见,由于思想认识和实践经验的匮乏,本土化的大学生性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两者之间未能找到契合点。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大学生性教育主体性相互渗透的对策
(一)明确大学生性教育的方向,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使大学生性教育成为主体,必须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
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特定的社会群体进行的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人格特征、规范道德行为的教育活动和过程。[9]它从宏观上规定了受教育者应当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培养受教育者,应当把受教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而落实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存在地域、民族、文化、历史等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落脚点”的细化。进入市场经济后,大学生的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西方主流文化的侵入,使得大学生在性观念方面受到了较大的改变,这也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相对疲软的状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细化,使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成为其主体之一,这也是“与时俱进”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使大学生性教育成为载体,必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式多样性
思想政治教育若要以大学生性教育为载体,必须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第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样性导致大学生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虽然价值观可以多样化,但是遵循的社会规范必须是一致的。第二,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在大学生性教育中,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最优的效果,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关系上就应当是平等的,坚持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与以教育者为主导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最优的效果。第三,主导性与渗透性的关系。将大学生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开展与理想信念相关的主题班会、党团活动、心理宣传、讲座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人格的教育。第四,主导性与个体性的关系。青少年对性的认识大多来自大众媒体,以及青少年彼此之间。因此,最有效的干预应该是校外的朋辈咨询,或ICYC等文字聊天服务。我们可以将同伴教育作为大学生性教育的载体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予以充分应用。[10] “提供性教育志愿服务的学生组织不可能改变英国的现状,但是随着学校越来越多,当地学生志愿者和积极分子的作用比以前更加强大了。”[11]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性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同伴教育,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
(四)要使大学生性教育更加科学化,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
要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就要做好大学生性教育的分类、分层指导。社会是动态存在的,大学生的信念、价值观等也是不断变化的,教育者要紧跟这种变化,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内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向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塑造完整的人格。在研究区域情况的前提下,编制适合大学生性教育的相关量表,使我们的研究由定性研究定量性研究发展,这也是符合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体,建立一支性教育“专业化”“职业化”师资队伍,扩大大学生性教育的辐射面。努力开发区域性强、民族特色浓厚、可读性高、文化深厚的特色鲜明的性教育教材,让更多的大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易湘成.中学生性教育及现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
[2]胡珍.性爱 婚姻 家庭——大学生性教育教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9:15
[3]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2:16-17
[4]文度.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从当代西方学校的经验教训谈起[J].当代青年研究,2001(1):45.
[5]胡维芳,朱爱胜.基于比较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性心理与教育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6):1449-1452.
[6]蒋春雷,李明睿.开放时代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前景展望[J].中国性科学,2006(4):39-40.
[7]刘红芬.大学生性与人格教育体系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4):171-173.
[8]杨国辉,徐建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508期,2015.7.
[9]王海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研究[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28.
[10]Kershner,Seth.Too Hot To Handle: A Global History of Sex Education[J].上海:图书馆杂志,2015.
[11]The future of sex education: Do students have the answer.http://www.independent.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