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视野下的农村生态立体发展调查研究

2018-06-11 16:10阮英权卢凤艳祝笛黄东永黄慧娇
智富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绿色生态

阮英权 卢凤艳 祝笛 黄东永 黄慧娇

【摘 要】喀斯特地貌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石漠化的治理也一直是人们最头疼的问题。而在广西马山县的弄拉屯却成功的探索出一条路子,解决了这一难题。弄拉屯通过逐步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寻求新的生态发展途径、引入生态开发投资,探索出了成功的石漠化治理"弄拉模式",寻求到了一条经济效益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对广大的农村生态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本文旨在调研弄拉屯的生态环境治理情况,总结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推广有中国弄拉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美丽乡村;广西马山;绿色生态;“弄拉模式”

广西较全国来说属于落后地区,其中一个原因源自于广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推动经济的发展,对广西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的中国弄拉被誉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发展的典范,在石漠化地区探索出了“封山育林+造林、种药+节柴”的治理模式,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石漠化地区治理的生态样本。通过对广西马山县立体生态发展之“弄拉模式”的调查研究,来探究石漠化地区发展的新路径、推广解决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日益严重的态势的新方式,探索中国“弄拉模式”发展的途径,以及发现目前尚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开展下一阶段的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引,同时引起社会对石漠化问题的进一步重视,认识到当前我国石漠化问题的严峻形势。

一、发展动态

自全国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区政府以及南宁市政府对于马山县的生态发展工作一直非常关心,积极打造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各地专家学者也纷纷把目光集中到对石漠化治理比较成功的中国弄拉身上,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弄拉对石漠化治理,发展生态农村的成功案例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拥有极大的影响,符合国家及地区的发展要求。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农村生态发展工作一定会得到国内与世界的更大的支持与帮助,中国弄拉的生态立体建设一定会取得蓬勃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一定会探索出一条对农村发展的光明道路。

二、“弄拉模式”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特点

弄拉是古零村的一个自然屯,整个屯一共有12个弄场,总面积3200亩,其中林地面积2975亩、耕地面积46亩;全屯总共有20多户人家,分布在各个山弄里;该屯海拔大多在500~766m之间,属典型的石灰岩地区,土壤为红壤、水稻土,耕作土质为石砾红壤,易漏肥水,易受旱灾。[1]新中国成立后,弄拉屯开始进入发展时期,但随即也带来了极大的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处于失衡状态,甚至影响到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面对当前的贫困和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当地人急需改变当前的生产方式,寻求一条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帮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的致富之路。村民们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本屯发展的路子。

(1)封山育林与种植多种经济作物结合的模式。采用“山上封山育林,山腰造林、种果、种药,平地种粮”的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原先被破坏的环境基本得到恢复。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山上常年有不断流下的山泉水,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改善。弄拉屯因地制宜,在山腰上种植了多种水果,如香蕉、芒果、李果、桃子、龙眼等为代表的水果,同时种植多种药材,有八角、两面针、丁香、山药等,形成了果树与药材的完美结合。

(2)封山与扩大造林相结合的模式。封山育林后,要怎么样才能实现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创造财富,这是弄拉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一番考究之后,人们发现,南方的竹子长得快,几年就可以实现经济价值。当地人于是就开始广泛种植竹子,在保护山林的同时又很好地解决了村民的收入问题,通过这种“以短养长”造林方法,实现了弄拉由单一的经济收入来源变为多种经济收入,保障了封山育林这项措施的有力实施。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总结的经验,弄拉人民创造出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果药、地上粮桑”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形成了“首要造林、林果药材相结合”的绿色经济新方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3)异地安置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模式。经过几年一系列的努力,弄拉屯的面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村民收入与过去几年相比也翻了几番,明显高于南宁市工资的平均水平。經过多年的辛勤付出,弄拉的森林覆盖率达79.6%,并且区域内物种十分丰富,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兰科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植物多达4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2种。[2]马山县充分利用弄拉当地天然的地理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首先对弄拉屯的二十几户村民进行易地安置,政府出资在镇上统一安置至古零镇街上。为了让搬迁后的村民有持续的经济收入,在政府帮助下,弄拉屯群众自发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公司”的形式发展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弄拉景区已接待来自美国、意大利等国的考察团、媒体记者和游客达20万多人。

三、“弄拉模式”存在不足

弄拉屯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弄拉屯在发展的过程中,目前生态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荒漠化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而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弄拉屯的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善。从古陵镇通往弄拉屯的公路虽已经得到硬化,但由于地势陡峭,山体时而出现落石,对行人造成威胁,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对山体进行加固,加强安全方面措施;其次是景区的景点较为单一,未能形成区域连片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发挥马山县政府的引领作用,增加景区景点观赏性以及游客吸引力。

2.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目前弄拉屯还处于建设当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但从建设资金的来源上看,目前建设的资金主要有当地社会成功人士的捐赠和政府的部分扶持,相对于整个弄拉的建设来说是相对不足的。

3.景区缺乏宣传推广。通过调查了解,景区宣传方式主要集中在宣传印刷品上,其他的诸如电视广告,影视宣传等宣传方式很少见,并且宣传品缺乏针对性,未能达到有效的宣传推广作用。

四、发展及推广弄拉生态模式的启示

“弄拉模式”是立足当地的生态环境,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出一条农村生态立体发展的道路。广西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区,而弄拉正是在喀斯特地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生态发展模式。我国西南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对于石漠化治理的探索也是一直在努力之中。广西马山县弄拉模式治理石漠化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也能为我国治理石漠化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

(一)立足生态环境,因地制宜

“弄拉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立足当地的生态环境。“山顶林,山腰竹,低洼粮、桑”这样的治理模式是基于当地的地理生态环境而建造的。具体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弄拉模式”不仅立足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治理,更是探索出人民群众的发展道路。这说明,生态环境的治理不仅考虑到环境效益,更多需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对于推广“弄拉模式”的经验,相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来说,这是其中的一种经验。即立足石漠化地区,立足当地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同时,开创出立足社会效益的治理模式,发展当地的经济。在注重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了社会效益,使群众受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大的发挥人民群众治理石漠化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二)创新立体生态旅游经济带,民众发家致富

“弄拉模式”的另一个亮点是,在立足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了当地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实现民众发家致富。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分析出弄拉的旅游经济发展带。一路从景区山脚到山顶,都是一系列的经济带。独特的地势环境,不仅开拓出了地势的优势种植,而且造就了弄拉景区的优美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在山顶的景区设立独特的文化产业服务,提升了弄拉景区的整体服务内涵。优美的景区是游客休闲放松的最佳地理环境,山顶的餐饮、住所、会所等服务产业更是提升了弄拉景区的游客消费容量。同时,根基于当地特色的祭拜文化,延伸了文化服务的产业链,深度开创了人居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其吸引力自然会很高。而把弄拉模式借鉴于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整合当地生态自然环境的优势,结合当地特色的文化,深度发展农业发展的旅游立体模式,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这样的一种思考,对于石漠化的治理可能会提供一种思考其发展的路径。同时,也是使得当地的民众受益,实现民众发家致富。

(三)加强宣传,提升文化内涵的吸引力

“弄拉模式”的成功同时也是在文化产业服务的提升上,加强对外宣传。每逢节假日,尤其是传统节日,弄拉景区总是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据报道,去年春节期间,前往弄拉景区的车辆从高速路一直堵车到景区的山脚。弄拉景区的吸引力不仅是其宜人的自然风光,更是其文化内涵的吸引力。助推农业经济发展的旅游模式,更是需要提升这样的模式的文化吸引力,提升其文化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吸引群众,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需要创新其发展思路与途径。而在弄拉模式的經验中,可以得到这样一种思路。通过提升区域间的特殊民族,区域的文化内涵,整合当地的各类资源,加强对外宣传,通过旅游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结语

本文主要在分析“弄拉模式”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石漠化的问题不仅带来的自然环境的恶化问题,还危及民众的生存。中国石漠化的治理,需要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因地制宜采用适当的措施。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引起高度的关注。“弄拉模式”是治理石漠化的一种经验借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典范,其成功之处,值得学习。此次的调研,不仅是给我们调研团队带来调研的丰富经历,也是让我们学习到很多社会实践的经历。非常感谢当地民众给予此次调研的帮助。希望我们此次的调研成果,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在政策上的建议,促进农村地区生态健康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兵.生态文明建设的“弄拉模式”[J].当代广西,2013(19):44-45.

[2]徐罗卿. 广西马山县弄拉屯的生态政治发展途径简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 10(9):48-52.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绿色生态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绿色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