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工作刍议

2018-06-11 09:53袁格格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建议问题

摘 要:保育是幼儿园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某幼儿园的探访,笔者了解到该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内容和现状。尽管该园在保育工作上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改进。现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问题解决策略,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对完善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保育工作;问题;建议

作者简介:袁格格,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学生。(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0-0133-02

一、幼儿园保育工作简述

幼儿园保育通常指为三至六岁儿童的正常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给予精心地看护、照顾和养育,帮助幼儿实现身体机能的发育和心智健康发展,并逐渐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保育员是实施保育工作的主要角色,而实际上,幼儿园保育工作应由保教人员共同承担。

幼儿期是孩子形成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保育工作既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管理的关键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可见,保教工作是幼儿园所有工作的核心,而保育工作是這一核心的根本基础。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是幼儿园的前提条件和主要任务,因此,保育工作在幼儿园工作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通过观察和访谈,笔者发现这家幼儿园的保育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保育环境建设:①物质环境建设,包括班级环境、园所周边环境和整体园舍布局;②心理环境建设,如情绪稳定性、精神状况等。

2. 卫生保健工作:①各项健康检查制度,包括幼儿入园前体检、幼儿每半年体检、测量幼儿视力、幼儿每日晨检和全日观察、工作人员上岗前体检和每年体检;②消毒制度,如饮食器具、儿童玩具、教学用具、沙地消毒等;③卫生保健设施设备,包括取暖设备、防暑设备、防蚊用品、清洁用具等;④环境卫生,包括卫生清洁、空气流通、人均绿化面积、人均用地面积等;⑤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行为,包括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剪指甲、一日生活作息等。

3. 安全工作:①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如火灾、食品安全问题、意外事故等;②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③室内电器、刀具等具有潜在危险的设备及装置情况。

4. 体育活动:①活动前的准备,如关注幼儿衣着、身体状况和情绪等;②活动中的观察,根据幼儿的反应情况适当调整运动量;③活动后的保育,包括幼儿的情绪、饮水及着装等方面。

总体而言,保育的工作内容不仅指对幼儿身体上的照顾和养护,还包含对幼儿精神、情感、智力等心理层面的呵护,以及幼儿园内教职工的保育管理、保健卫生等工作。同时,保育工作人员除了保育员之外,还应涵盖幼儿教师、食堂人员、医务人员和部分维护安全的后勤工作者。

二、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保育员素质有待提升。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倾向于把保育员简单地理解为“清洁工”“保姆”之类的,这导致对保育员专业性的要求降低甚至忽视。经过访谈发现,该园中大部分保育员并未持有相关证书,学历普遍偏低,多为年龄偏高的女性。她们缺乏专业的保育知识和理论,在实践中多是凭借生活经验。笔者还观察到午饭时,面对吃饭过慢或调皮捣蛋的孩子,某些缺乏耐心的保育员直接采用厉声训斥的方式压制,这种手段显然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2. 保育制度仍待改善。该园没有对保育员设置相应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导致许多保育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仅限于应付基本工作需要。大多数保育员缺乏专业的保育知识和工作能力,而幼儿园提供给保育员进修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也非常匮乏。这些因素使得保育员缺乏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消极地完成分内的任务,忽视了保育工作中其他丰富的内容,且与其他教师的沟通过少。

3. 心理保育需要加强重视。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对保育工作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保育只是负责班级的日常清洁和对幼儿的基本生活护理,其实不然。高质量的保育不仅要注重对幼儿身体的悉心呵护,更要确保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在实际工作中,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成人受到个人情绪的驱使,忽略了对幼儿心理的保护,没有意识到在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态度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教师或保育员自身缺乏心理保育意识和心理保育技能,不知道如何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4. 忽视个体差异性。现在的幼儿园保育基本面向全体幼儿,停留在集体保育的水平,满足共同需要,解决共性问题。但是,每个幼儿的生长发育、性格爱好等具体状况各不相同,实际操作中应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其特殊需要。而幼儿园各班学生人数都比较多,根本无法做到工作精细化和因幼施保。

三、加强保育工作的建议

1. 加强培训,提高保育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育人员直接影响着保育质量。要打造高素质的保育队伍,必须加强保育人员的教育素质、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促使保育员树立科学的保育观,提升其专业素养,推进保育员专业化成长步伐,最终促进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一起跟上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 优化制度,建立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依照一定的教育督导和评估体系,对幼师、保育员等与保育相关的人员实施奖惩,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幼儿园可根据现有条件和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奖惩办法,如采用自评、互评、领导检查等评定工作状况,奖励先进,鼓励后进。

3. 身心同步,融合生理保育和心理保育。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应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保育员和教师在做好幼儿生活护理的基础上,可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征,采取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

4. 因幼施保,改进和创新保育方式方法。教师和保育员应在清楚地认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差异的基础上,施以有区别的教育,从而帮助不同的幼儿都能健康发展。可依据实际情况,采取既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又满足不同需求的方式方法。

5. 开展活动,组织家长和幼儿主动参与。家庭环境是幼儿成长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召开家园保育座谈会,为增强家长对保育的认识水平和自身的保育能力提供平台。组织家长观摩和亲身体验幼儿园保育工作,并和保育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打造家园之间和谐友爱的保育氛围。如温馨提醒家长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在送幼儿入园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自己走路,多带幼儿亲近大自然,尝试各种适合幼儿的运动,增强幼儿的体质。每当幼儿表现出这种愿望,并提出这些要求时,家长要积极地支持和引导,同时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

提升保育工作质量不仅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配合,还需要幼儿自身的参与。幼儿参与和协助保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合理组织幼儿参与日常保育活动,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将大大提高保育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2.

[2] 于萍.幼儿园保育管理模式初探[J].求知导刊,2015.

[3] 丁玉.幼儿园保育员胜任力结构的理论建构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建议问题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