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燕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口算能力比较弱、计算基础不够扎实、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口算不熟。笔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练。乘法口诀比较简单,错误率比较小。但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却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尤其是笔算进位加法或者退位减法的时候,学生的出错率很高。
二是算理不清。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算理不清楚,容易导致计算错误。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34.6×99+34.6=34.6×(99+1)。如果学生没有弄明白这个等式左边是99个34.6加上1个34.6等于100个34.6的道理,就根本不理解等式右边加1的含意,而容易写成34.6×(99+34.6)。
针对这些现象,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计算教学呢?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除了从算理讲起,让学生在理解中找到方法,从方法中悟出规律,最终形成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外,还需要重视以下两点。
计算兴趣。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训练。传统的计算教学中多数采用的是“题海战”模式。在学生的心里,计算就是无止境地做题,算完这一道还有下一道在等着。要把这种“题海战”变成“游击战”,由繁化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制造悬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计算,乐于学习。
从口算抓起。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每节课上新课前进行一两分钟的口算训练。口算内容的形式、方法要多样化,比如开火车、你出我答、抢答、算题接龙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各种游戏活动,使单纯而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活力。
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后,我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计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们个个信心十足,成績出来以后,成绩好的学生春风得意,而那些失误的学生则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还嚷嚷着再比一次。此外,还要针对学生现状及课标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速度。凡是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口算,学生觉得简单了,才不会产生厌烦感。
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决定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认真看题,在抄题时轻声读出题,保证数字抄写正确,这是保证计算正确的前提。
认真思考,不要一拿到题就算,而应该先审题,通过思考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动笔。
认真计算,书写清楚,尤其是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等集中精力看清楚,每一步都算两遍。对学生的草稿本,可要求与课堂练习本一样书写清楚规范,这样确保计算的正确性。
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统一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作者单位:衡阳市南岳区南岳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