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宁
大上海拥有数不胜数的咖啡店,但位于静安区的这一家无疑是其中最“任性”的。它只供应4种咖啡,且一天只营业4个小时。它的门口甚至拦着红绳,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
“准确地说,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而是‘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核心,跟人交流才是。”
一
外观上看,这里与一般的咖啡馆无异。200多平方米的店面,摆放着10余张木桌。还有吧台和咖啡机。当日值班的3名店员会从这里出发,用一杯杯咖啡开启与陌生人交流的门。
曹小夏认识这些店员,是在她创办的公益项目“天使知音沙龙”里。这个项目尝试给自闭症孩子上音乐课。8名店员,是从学员里选出的年纪较大、行为问题较轻、有一定交流能力的,多数是十五六岁。
她为他们请来了一位专业的咖啡师。学做咖啡并不难,两个整天他们就能学得有模有样。
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按部就班做出一杯咖啡,而是服务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的大脑储存了很多汉字,却不能理解这些字符的含义。曹小夏说,将他们放在“小社会”里,部分是为了帮他们“丰富语言”,提高跟人交流的能力。
这个仿真的社会,始于“欢迎光临”,终于“欢迎下次再来”。
二
店员的家长起初都不敢撒手。但是曹小夏要求,每天除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只允许一名家长代表在咖啡店值班,以应付一些突发情况,其他家长尽可能少到店里。
每天,会有20多位顾客到这里喝咖啡。热心人甚至替店员拖地、端盘子。端上来的咖啡有时洒了一半,有的订单会被忘记。但顾客对此表现出了特别的容忍度。
可这不是曹小夏想要的“爱心”。“你要把他当作普通的服务员来要求。”曹小夏说,她要求顾客适当设置一些障碍,比如问店员“我要的奶包你为什么没拿”“我的搅拌棍呢”。
曹小夏和家长们都深知,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走出这间特殊的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真实的世界。
迄今已有4000多人报名来当“顾客”。“来我们这一次,你就知道自闭症是什么了”,曹小夏说,越多人知道自闭症,自闭症患者受到的歧视、阻碍就会越少。
三
在开张一个月后,5月初,咖啡馆曾由于场地原因暂时关停。重开之后,几乎每天都有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在门外徘徊着,想为自己的孩子寻一条出路。
曹小夏只能全部拒绝。她和8个店员的家长都明白,这个“实践基地”能容纳的大龄自闭症患者非常有限,她不能冒险随意引入陌生的孩子。
与有希望的“8”相对的,是一个更加庞大、令人担忧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有官方数据称,中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過1000万。
曹小夏一边请老师给咖啡店的孩子上课,一边筹建一所自闭症学校。她还在跟上海市的一些咖啡店商谈,希望让这些特殊的咖啡师有机会到真正的咖啡店里实习。据她所知,在美国,就有自闭症患者在对外营业且营利的咖啡馆做服务员。
每个工作日的下午,咖啡店打烊,元元会迅速地换下工作服,背好双肩包,跟其他孩子一一道别,然后快速步入地铁站里。他从容地掏出手机扫码进站,融入地铁的人流里,没有人会察觉出他的不同。对于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的家长来说,这是他们能想到的自家孩子最好的模样。
摘自《冰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