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安徽省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2018-06-11 06:57蒋武林张克荣武保贇
关键词:合肥市安徽省指标体系

蒋武林,张克荣,武保贇,张 帅

(阜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安徽 阜阳236037)

“创新”一词最早由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1]提出,Pravitt将技术创新能力定义为企业用来产生以及管理技术创新的资源[2]。

关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已有学者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其中,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察志敏[3]、吴运建等[4]根据不同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蒋天颖等[5]、鞠洪云等[6]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分别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系统的动态过程。陈劲[7]等强调知识管理、价值导向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核心作用等。但不同学者,其分析视角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更关注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而缺乏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未来评价,忽视企业的外部创新环境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具有普遍性。在评价方法方面,周霞等[8]利用AHP法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实证研究,许志晋等[9]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探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一般程序。还包括BC2-Malmquist模型 分 析[10]、DEA-Malmquist指 数法[11-12]等。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评价体系上,本研究将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情况作为指标引入,从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13],通过定量和实证分析,进一步详细客观的研究安徽省各地级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变化的细节和主要影响因素。

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评价指标的选取

一个企业要想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不仅依赖于内部动力的激励,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如政府经费支持、市场环境条件、适宜的研发条件等[14-18]。因此,本着科学性和可比性等原则,在保证数据易于收集的基础上,收集研究所用的有效样本数据,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指标选取上,本研究注重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及市场环境,选取企业创新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信息等相关数据作为指标,并运用实证方法对比和测度各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趋势。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技术创新能力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研究各地区企业技术创新变化趋势的首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2012-2015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试图从中找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指标,并研究技术创新在不同时期的差异。首先,根据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变量,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用该指标体系研究和评价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投入、产出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最后,以安徽省地级市各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30个因子,如表1所示。

2 实证研究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安徽统计年鉴》[19]所提供的相关数据,以安徽省各地级市工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将不符合研究的数据进行相应筛选。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量化分析,试图从中找到研究所用的有效样本,将原始样本数据进行汇总,并按照所选取的主要指标进行罗列,再利用SPSS 22.0软件[20]进行相应数据分析与计算。

2.2 主因子分析

由选取的30个指标可看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因子分析通过数据的降维来实现。由于原始指标数据具有不同量纲,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因此可以使用SPSS 22.0对这些指标数据先标准化再进行因子分析,通过降维把30个指标转化为几个主因子指标,再利用SPSS软件对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KMO和巴特利特检验可知,KMO值为0.870,可以接受,Sig.值为0.000,小于0.01,说明变量间显著相关,适合做因子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前3个公共因子解释的累计方差为88.598%,且其特征值均大于1。因此,可以提取前3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表1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指标体系

表2 主成分分析法的总方差解释

表3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

为了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变化发展情况,通过解析各主因子变量可知,合肥市在F1上得分最高,综合得分也最高,并从2012年的12.387上升到2015年的12.588,总体呈上升趋势。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占尽政策优势,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设施建设,还是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在企业总数、R&D机构数、研究项目经费内部支出、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投入与支出逐年增长。另一方面,合肥市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为企业技术创新输送大量高端科技型人才和技术知识,进一步推动合肥市经济和技术创新的更快发展。芜湖市在F2上得分最高,在综合得分上仅次于合肥市,且呈增长态势。作为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的芜湖在引进技术经费支出、政府重视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芜湖市在创新企业数、经费内部支出、企业专利及投入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效益等方面所占数值很高。

马鞍山市在各主因子上的得分变化都相对较平稳,但在F2上变化最显著,在综合得分上也呈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马鞍山市作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其企业创新的质量和标准要求较高,在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研发经费投入与支出等方面较多。淮南市和淮北市在3个主因子上的得分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每年的变化幅度较大。这两个地区都属于资源型工业城市,但由于资源的枯竭,使得这两个地区在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专利、技术改造经费等方面的投入不足,整体交通基础设施不健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有限。阜阳市在F1上得分较低,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综合排名较靠后。阜阳市位于安徽北部,是粮食主体分布区,工业结构性质复杂。该地区企业的设备简单、生产落后、效率低下,造成资源能源浪费,严重阻碍了该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地级市在技术创新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淮南、淮北和宣城的变化最大。其中,淮北市下降最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淮北市靠近安徽省北部,作为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整体交通基础设施不健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进一步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投入要素不足,并出现下降趋势。而宣城市作为国家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工业企业规模,并实现工业总产值、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突破,使得宣城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上呈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2.3 聚类分析

通过对安徽省区域动态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因子分析的结果,将安徽省各区域进行相应的聚类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聚类分析是通过对样本或变量的分析,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21]。因此,本研究根据各变量之间的特征,采用系统聚类法,选择离差平方和并运用SPSS22.0软件,对提取的3个主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系统聚类分析谱系图如图1,从而进一步揭示安徽省各地级市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的信息。

根据图1,以样本间的距离作为分析依据,将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相当的城市划为一类,可以将安徽省16个地级市分为4类,见表4。

第一类:合肥市,属于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发达地区。从因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合肥市在企业总数、R&D机构数、研究项目经费内部支出等方面占绝对优势。同时,合肥市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效益不断增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类:芜湖市、马鞍山市、安庆市,属于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较发达地区。这三个地区都是后发或新兴城市,芜湖市、马鞍山市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是沿江重点开放城市,处于这一类的城市,其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未来发展潜力大。

图1 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聚类分析谱系图

表4 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聚类结果

第三类:滁州市、蚌埠市、宣城市,属于技术创新能力一般的欠发达地区。其中,蚌埠市属于半工业性质,技术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这一类城市的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资金不足等,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一般,不利于各地级市之间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

第四类:铜陵市、淮南市、六安市、阜阳市、宿州市、淮北市、黄山市、亳州市、池州市,属于技术创新能力弱的落后地区。其中,阜阳市位于安徽北部,是粮食主体分布区,工业结构性质复杂。这些地区企业的设备简单、生产落后、效率低下,造成资源能源浪费,严重阻碍了这些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总体来看,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其中,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蚌芜、长三角城市群等地带存在明显的领先优势,而阜阳、淮北等其他相对落后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则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安徽省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应注重各地区的平衡协调发展。

3 小结与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第一,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安徽省目前各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排名依次是: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安庆市、滁州市、蚌埠市、宣城市、淮南市、铜陵市、淮北市、六安市、阜阳市、黄山市、宿州市、亳州市、池州市。第二,从近几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合肥市、芜湖市等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一直保持稳步健康发展,而淮北市在近几年中下降最快,宣城市则呈稳步上升的趋势。这些地区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方面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但从整体来看,安徽省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各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显著。

就目前安徽省整体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地域差异显著等局面,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从企业自身来说,安徽省各区域尤其是阜阳市、亳州市、池州市等技术创新能力弱的地区要加大企业科技型人才的投入,为企业技术创新的进一步优化注入新的思想与活力。第二,从政府角度来说,亳州市、池州市等相对落后地区的政府一方面应提供资金支持和减免税等相应扶持政策,并提供专门的服务平台和支持体系,有效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技术联盟,并积极引进其他地区先进的技术知识,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有效改变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同时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技术创新能力强、水平高的合肥市、芜湖市等地区的企业去带动各方面处于劣势的落后地区的企业,以“先强”带“后强”,从而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合肥市安徽省指标体系
成长相册
醒狮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送你一盆小多肉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合肥市朝霞小学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